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发挥中医药特色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时间:2019-02-1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周静冬

  “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注重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方式,发挥中医药特色,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医药行业更高的要求、职责和担当,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弘扬中医药文化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伟大作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具体载体,在健康中国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医文化的基础;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和主干线的《周易》与中医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的“五行”学说来自中华文化;《黄帝内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医相辅相成的结晶,中医同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相互印证,相互关联。它汇集了中华文明动静结合的哲学思维、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念、形神统一的个体化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理法方药有机统一的治疗艺术以及“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道德修养,在维护人类健康的同时对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具有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公认的价值标准,因此中医药文化具有广泛感染人、塑造人、影响人的功能。中医药文化具有广泛传播的内在潜质。

  因此要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特别是中医药健康文化。若一种文化深入人心,也会带来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这将使全民参与自身健康建设,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具体的途径可以通过建设中医药文化平台、加强中医药文化体验、开展中医药知识渗透教育、开拓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发展互联网媒介传播等路径进行宣传和普及,使其深入人心,促进全民享有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倡导中医养生观

  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熏陶,富有深邃而又广博的哲学内涵,是对生命、健康全方位的认识,笔者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黄帝内经》强调顺应天时变化而养生。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调整起居时间和生活方式。中医的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养生法,是顺应人体十二脏腑的盛衰开合、气血运行的时间节奏、时相特性而作息生活的方法,是一套完整的养生体系。《黄帝内经》还有阶段养生法,以十为周期,《黄帝内经》养生经:“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百岁,五脏皆虚, 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都揭示了人体顺应天时变化的生理状态。

  第二,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的养生观更注重心理的健康。《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心灵的修炼调养与身体的健康,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第三,阴阳和谐的健康观。阴阳和谐才能健康,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和谐。太过和不及则易患病,人体需要和谐,刚柔相济,阴阳和谐,人体才能健康。反之,饮食五味偏嗜,七情过激,劳倦太过,房劳过度都会损害健康。

  《黄帝内经》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指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

  第四,传统功法的形神观。中华传统养生功经过古人的千般锤炼总结,流传下来了很多种易学易练的功法。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洗髓经、太极拳、武当拳、形意拳等等,这些功法运用了传统的导引、吐纳、武术等方式,通过活动筋骨关节,调节气息,宁心安神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

  总之,中医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真理,正因其道法自然的理论根基,如能遵循之则是健康长寿的源泉所在。“健康中国”建设就是要将健康理念渗透在人民群众日常的生活行为中,而中医养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实践证明的健康文化,在全社会倡导中医养生文化,是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的第一环节,是健康的基石,也是助推“健康中国”的有力举措。

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色,中医能根据人的体质和五运六气天人相应等理论采取相应的措施防病于未然,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既病之后能防其传变,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亦能防止疾病的复发。能积极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当前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把影响人的健康的诸要素均纳入其范畴,从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进行医学研究,这和中医重视整体,强调“治未病”,互补而相成。

  因此,在当前推进的“健康中国”建设中,要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树立中医思维,走好中西医结合道路,将“治未病”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医药学奉献给当前医学发展,在医学模式、理论特点和诊疗方法上,通汇贯通,提升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周静冬)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