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

河北省邯郸市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稳中有进,其中,“健康小屋”“中医药+养老”等新型发展模式的出现,闪现着基层中医药改革探索的智慧与思路——

【地方基层中医药改革探路】发展中医药要找准问题敢于创新

时间:2019-02-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王定山

  河北省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是享誉中外的“成语之都”“太极之城”。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和创新发展的现代新城。

  近年来,邯郸市政府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步伐,健全机构、完善政策、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医疗养老特色服务、逐步健全四级服务网络,中医药服务总满意率达到91%,居民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达到87%。

创新思路求发展 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亮点多

  政策引领,合力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邯郸市政府通过调节政策杠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保障中医药事业良好健康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市委、市政府把中医药事业放在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多次专题研究、督导调研,明确工作举措,凝聚工作合力。邯郸市根据国家、省中医药发展规划,结合邯郸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邯郸市发展中医药“十三五”实施意见》和《邯郸市中医药强县建设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层面确保全市中医药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健全管理体系。邯郸市成立中医药管理局,建立了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各县(市、区)都成立了中医药发展领导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履行中医药振兴职责,及时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医保政策倾斜。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对城乡居民中医药治疗给予三方面政策倾斜。在普通门诊方面,使用中医特色治疗,支付比例为50%,按规定可享受门诊慢性病待遇;在住院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方面,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起付线执行与当地同级综合医院下浮一级的标准;在住院方面,使用中药(汤剂,目录内中药饮片)治疗支付比例为100%。

  促进产业发展。邯郸市在涉县、武安、峰峰矿区、磁县及永年西部山区、丘陵地区打造“冀南太行药谷”,种植各类中药材40余万亩。中医药旅游业初步开展,馆陶县结合粮画小镇开展艾草体验、中医养生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也正在进行中,大力发展中医药体验旅游,邯郸市已申报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和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

  广泛深入宣传。邯郸市紧跟政策,广泛开展大型义诊等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将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给人民群众。制作宣传牌7000多个,印制宣传彩页10万份,印制中医药法和《河北省中医药条例》各1万册,大力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增强中医药队伍凝聚力。同时,举行中医药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做到人人知法、懂法、用法。

统筹推进,逐步健全四级服务网络

  目前,邯郸市基本建成了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融医疗、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

  抓龙头,充分发挥市中医院引领作用。全力支持市中医院建设发展,将医院西边自来水公司无偿整合给中医院建设使用。投资2129万元,对病房楼进行了扩建。投资200多万元租赁建设国家考试基地等,扩建面积1.3万平方米。新门诊综合楼已立项,总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投入3000多万元,对大型设备进行了更新。投入200万元用于开展外出学习、进修、邀请上级专家开展学术讲课等。

  强骨干,增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共投入6亿多元,用于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馆陶县、大名县、魏县、曲周县、永年区、邱县、鸡泽县中医院整体搬进;临漳县、磁县、武安市通过置换方式建成新院;肥乡县、广平县、峰峰矿区、成安县、涉县中医院列入“十三五”搬迁扩建计划。全市共有15家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标准,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大名县中医院3年来共引进中医药诊疗新技术、新方法70项,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83%,病房中医药治疗率达95%。

  优枢纽,推进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将中医科室、中药房、中医理疗科、理疗康复科、煎药室等职能科室进行集中规划。邯郸市已经按照高标准在205所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各乡镇卫生院中药房均按规范设置,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10项以上,中药饮片数量达到300种以上。

  织网底,高标准打造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建设中医药特色鲜明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推拿等5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80%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了针灸、刮痧板、理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75%的村卫生室已配备1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所有村卫生室中成药均达到50种以上,40%以上村卫生室配备了100种以上常用中药饮片,中医药门诊处方占总处方比例达30%以上。

规范管理,突出中医药健康服务特色

  邯郸市通过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落实国家相关部门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项目,将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做实做细。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保障能力。邯郸市发挥县中医医院骨干作用,设置基层中医指导科,开展基层中医药人才进修培训、巡回医疗、业务指导等工作,与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双向转诊、对口支援。2017年,对全市3000多名乡村医生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为群众提供中医药保障服务的能力。

  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积极开展老年人、0至36月龄儿童和孕产妇中医药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工作,并鼓励运用中医药探索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7年以来,全市共完成65岁以上常住居民中医药健康管理60万人,管理率达63.7%;0至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34.7万人,管理率达68.5%。

  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邯郸市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健康小屋定期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定期进村入户免费为老年人开展测量血压、疾病检查、健康咨询等活动,普及中医药政策、养生保健和健康知识,提高了中医药知识进村入户普及率。魏县在牙里镇中心卫生院和大辛庄乡卫生院试点还开展了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临漳县中医院运用中医药特点制定了针对不同人群的保健方案,早期还参与基层常见病及传染病预防,得到了普遍欢迎。同时,加强中医药健康及科普研究,先后出版中医药著作18部,中医药科普著作10部。

  大力推广中医健身项目。此外,还大力开展群众性中医健身操、健身活动,大力提倡“治未病”理念。成安县在全县广泛推广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等中医健身项目。

积极创新,探索中医药发展新模式

  邯郸市创新思路,探索“健康小屋”“中医药+养老”等新型发展模式,为健康邯郸不断蓄力。

  “健康小屋”建设是以健康邯郸为中心,以少发病、慢发病、不发病为目标,以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干预、慢病防控为重点,以医患合作互动、健康自主管理为主要形式,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一个项目,这一项目融合基本医疗、中医技术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大讲堂五位一体的服务新模式,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中医药+养老”结合是邯郸市的一项创举,曲周县中医院走在了全国前列,专门建设了康复病房楼,尝试开展医疗托老,建立了组织领导、工作运行、分级护理、规范转接等科学机制,对入托老人进行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健康管理。

  但目前,邯郸市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市级和各区县对中医药事业的经费投入总体不足,对中医院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有限,有待增量上档。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投入相对不足。

  二是中医药人员相对缺乏。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很多是聘用或返聘的退休专家,年青骨干人员不足,没有形成良好人才梯队。

  三是基层服务内涵不够丰富。县、区级中医医院龙头带动作用不够强,重点专科和优势病种不够突出。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仅限于常见传统技法,新技术拓展不够,非药物疗法推广应用相对偏少,服务能力和内涵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立足问题严落实 提升中医药服务和内涵建设

  下一步,邯郸市要根据现存问题,深化发展,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为重点,保障中医药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突出抓好中医药特色服务。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广“健康小屋”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中,运用中医理论开展居民体质辨识工作,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利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提高群众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

  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认真组织实施《河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邯郸市“十三五”中医药发展实施意见》,继续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政策倾斜力度。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全民医保体系中的优势和作用,在科学测算社保基金支付情况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住院居民中医药补偿比例。积极探索将更多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引导群众首选基层就诊和更多使用中医药服务。

  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市、县中医院基础设施、重点专科、信息化建设,县级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力争创建1-2个三级甲等县级中医院,强化县级中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市、县妇幼保健院按照《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等要求,加强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建设。各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打造国医堂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规范中医诊室建设,完善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饮片配置。提高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技术运用能力。

  建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积极培养和引进中医药专业人才,针对不同机构、不同类别人员开展培训,巩固和提高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西医学中医,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结构。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开展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工作,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大中医药临床科室建设,加强中医药在常见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按要求配备和使用中药饮片及中成药。

  打造特色突出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加大对中医药文化总结、整理、宣传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在中医特色诊疗区域、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宣传工作,使群众了解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文化,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王定山)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