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茯苓或将生产受限

时间:2019-03-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版 作者:中药材天地网供稿

△茯苓历史行情运行图。

    茯苓属于药食两用品种,市场年需求量3~4万吨。2016年由于减产,茯苓产新时处于高价,带动云南、陕西、贵州等新产区大量发展种植。2017年茯苓扩种明显。2018年种植趋于稳定,茯苓全年均产,货源持续补充,产销基本平衡。

  产地

  茯苓的老产区是晥豫鄂山区,主要产地有:湖北罗田产区、湖北英山产区、安徽金寨产区。从2016年政府规范种植后,大别山种植面积有缩减的迹象,但总体减少不多。

  茯苓集散地是湖南靖州。湖南靖州后来居上,发展较快,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现在靖州产量并不大,但加工能力强,全国鲜货的一多半被靖州拉回,加工成不同等级规格的产品然后销售全国。

  现在我国最大的茯苓产区在云南,主要产地有:丽江永胜、大理永平、保山腾冲、普洱景谷等县市。但大多以鲜茯苓销售为主,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茯苓的新产区在陕西南部。现在的秦岭南坡山区,由于环境土壤和种植技术等因素,种植出的茯苓个头小,加上加工技术的落后,产量大概在干货500吨左右。

  新的茯苓潜力产区为贵州,近年刚刚开始发展种植,虽然当前规模还不大,但当地有松木资源,加之劳动力相对便宜等因素,应该是有潜力的产区。

  趋势

  茯苓种植需消耗资源。生产茯苓的都知道,想种茯苓就得伐松木,甚至得开荒,种植一次茯苓需用大量的松木和新开发的山坡地。我国茯苓种植技术相对成熟。云南主要采用松木材料的椴木种植。当前,环保力度日益加大,未来国家管控的力度只会越来越严格。种植茯苓的成本也只能越来越高,部分产区甚至会面临禁种可能,砍树种茯苓这条路迟早会走不下去。

  茯苓行情不稳呈振荡上行趋势。回顾这个品种的历史行情走势:2003年时价格达到16元/千克以上高位;到2009年时,再达到24元/千克的高位;到2015年之后,进入25元/千克以上的平稳运行期。整体看来,茯苓行情是持续上行的,并不是一个典型的“W型”趋势。按照目前7.5~8.5元/千克的收购价,农户投入0.9万元,可以收益2万~2.3万元,相对收益不错。因此,今年云南主产地的农户种植积极性较高。

  现在茯苓的种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加工成本也在上升,茯苓刮皮挑选晒干分级全靠民工来干,是个用工密集型产业,当前的茯苓行情已经在成本线上运行;另一方面,连续多年价格低平,造成种植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本来就紧缺,投入茯苓生产的劳力明显不足,成本在上升不容忽视。

  政府环保管控将越来越严。云南茯苓生长的基料通常采用椴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方法,湖北、重庆等地也有尝试采用袋料种植,但该方法成本不低且产量不高。

  茯苓的种植需经备料、选地挖窑、下窑与接种、查窑补引、培土等过程,其中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在开荒林时易造成环境破坏。另一个则是大量的松木采伐造成资源损失,对于江河的水土保护极易造成影响。

  云南景谷县茯苓制种、种植环节,已加剧当地生态环境压力。因此,为促进经济发展、合理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确保当地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免受破坏,景谷县森林公安局已发布通知,采取措施坚决制止砍伐树木与开荒种植茯苓。

  生产受限将引起茯苓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从初步调研来看,2016年到2018年,茯苓无论单产量、总产量都呈相对下滑态势,现在又面临原材料的严格管控,势必对其后市发展会造成影响。未来几年,茯苓种植木材问题,已成为该品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并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年茯苓种植面积和产能,由于库存尚丰市场低迷,其价目前仍在低位徘徊。(中药材天地网供稿)

  (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