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

近日,甘肃省中医院等5家单位获第六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提名奖,该院做了哪些努力,通过什么途径迈上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西部一所龙头中医院的崛起秘诀

时间:2019-03-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徐柏林 马新换 郑访江

  2019年2月2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表彰第六届省政府质量奖及提名奖的决定》,授予甘肃省中医院等5家单位第六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提名奖。

  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经中央批准设立,是省政府在质量领域的最高奖项,由省政府评选和表彰,授予省内在产品、工程、环境、服务、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内质量先进、技术创新、管理卓越、品牌优秀、效益突出的企业和组织。每两年评选一次,共评选表彰3个“质量奖”和1~5个“质量奖提名奖”。

  在本届获奖的8家单位中,甘肃省中医院是唯一一家获奖的省直事业单位和医疗卫生单位。作为一所地处西部贫困省份的全省中医药龙头单位,甘肃省中医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他们做了哪些努力,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省政府评审专家组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实施战略管理 坚持以文化人

  近年来,在集思广益、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医院制定实施了“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医院整体规划布局调整与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45678”战略、“十化”发展战略,以及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名技的“五名”战略,明确了大综合、强专科、多特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医院、省中医药研究院、科研制剂中心和白银分院“四轮并驱”的发展目标。

  医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通过制订医院文化战略发展规划,总结提炼出“严谨、仁爱、传承、创新”院训,逐步形成陇原中医药文化理念。此外,医院通过编辑出版院志、年鉴、院报院刊,制作医院和重点学科宣传片,编制院内文化手册,设计院徽,创作院歌,修建“陇上医杰”等主题文化雕塑广场,开展“中医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向员工和社会广泛宣传医院文化和战略发展方向,达到了以文化人的目的。

肩扛时代使命 突出公益性质

  医院站在政治高度,肩扛时代赋予职责和使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重大活动,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医院先后在敦煌文博会、药博会和兰洽会等重大活动上设置中医药展馆,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中医药对外交流。建设和参与了白俄罗斯甘肃省格罗德诺中医中心、巴基斯坦岐黄中医中心和中国-马达加斯加中医中心项目、匈牙利中医中心等4个海外中医中心,加快了中医药走向世界各国的步伐。

  医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和突发公共灾害救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1名同志受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医院2名同志和1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荣获省部级表彰;圆满完成“5·12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等突发灾害救治工作,有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医院也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药骨伤特色救治能力建设项目单位。

  同时,医院大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主动承担万名医师支农和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多次组织开展“中医大讲堂”“中医药进社区”“研究生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活动,2012年,医院组建医联体,发展省内外成员单位76家,挂牌分院(中心)14家;建立了中医骨伤等7个学科的专科联盟,现有成员科室100余个。选派专家赴基层联盟单位开展多点执业、坐诊、手术、查房带教和学术讲座,免费接收学员来院进修培训,帮扶基层单位不断提升医疗能力。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扩大了医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加强基础建设 拓宽发展空间

  相继建设了门诊医技综合楼、陇中正骨大楼、科研制剂中心和职工家属楼等,购置原省中医学校土地及附属3栋大楼,为医院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宽了发展空间。

  建立现代化的医院制剂中心。通过借力甘肃中医药国家示范省建设和陇药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利用医院院内制剂的特色优势,在白银市建成医院科研制剂中心,现已成为国内一流(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达到GMP规范要求、标准化的医院制剂中心。中心满足了患者对院内制剂和中药饮片的需求,满足了全省医疗机构院内制剂委托加工的需求,药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医院中药研发平台建设和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目前,该中心正在进行公司化改制,以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提升中心的效能与价值。

  建立西北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近两年来,医院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和国家第二批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此外,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省上资金配套到位,以项目资金带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医院正在筹建9万平方米的西北区域中医诊疗中心。

注重质量管控 确保医护质量

  医疗质量体系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点,制定完善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强化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制度管控力度,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监控是工作的重头戏。

  建立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三级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实行院、科两级医疗质控方式,通过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实现医疗质量的循序改进。

  严抓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加强危重患者的跟踪、监督管理,规范疑难病例讨论和危重患者抢救,加强疑难、术前、危重、死亡病例讨论的程序化和制度化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双风险”评估制度和高危、疑难手术的三方见证制度,对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实施“扬帆计划”,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

  医院通过严格管理,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实行三级护理质量管控体系,护理质控委员会下设有8个质控小组,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建成全省中医护理培训基地并培训学员千余名,创新中医护理特色治疗,开展特色护理技术100余项,成立全省首家医院“陪护中心”,开展住院患者免费陪检活动,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提升。

提升人才水平 搭建科研基地

  医院注重人才培养与中医药技术传承方面,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师带徒、外出进修等多种渠道,促进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快速成长。

  先后引进了学科带头人30多名,制定实施了“223”“334”“345”系列人才培养计划,设立人才培养和科研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通过编辑出版系列经验著作、搭建名中医示教系统,提炼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和诀窍,加强中医人才师承培养,促进年轻医生快速成长。

  医院现有全国名中医1名,省级名中医30名,岐黄学者1名,24名同志入选师承教育省级指导老师,54名同志成为省级继承人,7名同志入选全国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4名同志成为国家级师承继承人,5名省级名中医入选省西医类领军人才学习中医项目指导老师。分别有20余名、100名余名专家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

  在科研基地与学科建设方面,医院以骨伤科发展为龙头,辐射带动其他优势学科发展。通过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针灸推拿、中医康复、小针刀、中医外治、陇中正骨手法等一大批全国领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医院现有国家级中医重点学(专)科13个,省级重点学(专)科19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2个。牵头、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成立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了科研成果、专利管理和奖励办法,并有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或转让。2011年,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正式获得国家中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

  此外,医院还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每个科室设立中医特色治疗室,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143种,中医外治项目500多项,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开展“背方剂、认中药、定穴位”中医药基础知识学习等活动,宣传推广“冬病夏治”“中医膏方养生”等特色疗法。

  高质量管理换来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和业务量的迅速增长,据统计,2018年,医院门诊诊疗人次比上年增长15.7%,住院病人量增长12.6%,医院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8.1%,作为西部贫困省的龙头中医院,医院的蓬勃发展正为全省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护佑人民群众健康持续不断做出贡献。(徐柏林 马新换 郑访江)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