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

解决三个问题 立足三个转变 推动三个融入

“三个着眼”让基层中医药服务暖人心

时间:2019-03-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易凌炜

  走进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欧里镇卫生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制作精美的八段锦健身图和中医养生格言,一处处绘制精细的百草药知识的宣传园地,一块块图文并茂的中医特色疗法宣传板块,这是江西省新余市着力打造热敏灸应用示范村镇的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新余市把创建热敏灸应用示范村镇作为贯彻落实中医药强省建设、推进健康新余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三个着眼”,破解创建热敏灸应用示范村镇“上面热、基层冷”的现象,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和资源共享,带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让优质中医药服务为百姓提供更多便利。

着眼三个问题 创建保障有力

  一是着眼解决推动不力问题。制定《新余市创建热敏灸应用示范村镇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创建任务、保障措施,建立组织推进体系,召开创建动员会,将创建热敏灸应用示范村镇列入2018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和生态建设年度工作要点、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年评估制度。

  二是着眼解决保障不力问题。将中医院门诊接受中医药治疗纳入门诊统筹,其医药费用按40%比例补偿;扩大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范围,适当增加中药品种数;利用药品耗材招标腾出的空间,同步调整市、县、乡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价格118项,中药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增加5个点。实施绩效工资倾斜政策,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节余的50%用于增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建立注册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为839名乡村医生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三是着眼解决服务不力问题。实施农村医学订单定向培养试点项目,定向培养中医专业人才25名;筹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金100万元,建设2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研究开发新余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平台。筹集300万元,支持3个名中医工作室、15个临床重点专科和基层特色专科建设。举办“西学中”培训班,58名非中医类别医师进入在线培训;面向基层推广药膳食疗、埋线疗法、小针刀、热敏灸、浮针等中医药适宜技术16项,400多名乡村医生接受理论与实践锻炼。据统计,100%乡镇卫生院、9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村卫生计生室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着眼三个转变 创建有序推进

  一转变服务思路。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让市、县中医专家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市、县两级中医院与10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利益共享、业务协作”的医疗联合体,市县中医院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接受中医专家诊疗服务。

  二是转变服务理念。推进市、县、乡、村四级中医服务阵地建设,筹集5.47亿元启动新余市中医院、分宜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筹集600万元,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筹集400万元,在村卫生室建设中医角,实现中医药服务阵地全覆盖。到目前,96%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5%的村卫生计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三是转变服务方式。组建“天使健康行”服务团队,由市卫生计生委领导和市直医疗单位的领导为团长,各乡镇卫生院长为队长,为辖区内居民提供1次热敏灸知识讲座、指导1次居民使用热敏灸、发放1份热敏灸宣传折页、培育1支热敏灸志愿服务队、入户了解1份居民中医药使用的知晓情况、免费提供1次身体健康检查等。推行中医药志愿服务,招募中医药志愿服务队员88名,每周利用一天双休日,进村入户开展热敏灸知识、中医药健康养生大宣讲。志愿服务启动以来,中医药志愿服务开展热敏灸知识宣讲12次,为居民提供艾灸服务2000多人次,发放热敏灸健康体检品1万份,发放艾灸疗法等科普知识读本1.2万本。

着眼三个融入 创建全面提升

  一是融入供给侧改革,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事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发展绿色中药材种养业、绿色智能中药制造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提出11项重点任务,明确支持中药材种植的财政补助政策、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项目价格等政策。

  二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服务提供主体拓展为包括中医医生在内的家庭医生团队全体成员,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配有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生。中医及康复治疗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可享受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健康指导等免费服务。

  三是融入健康养老服务,出台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医院转型发展,在新余第四医院整合中医医疗、康复护理等资源,设立银河园老年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为主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并积极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将中医医疗、护理、保健等服务融入养老服务范围。(易凌炜)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