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中医药对外交流进入迅猛上升期

时间:2019-04-1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彭卓 沈阳

  在全球化进程加强、世界各地普遍联系的今天,传统医学已成为国际医药卫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医药对外交流进入了迅猛上升期,海外普及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开展对外交流重要纽带。

  记者采访了解到,业已迈出“走出去”步伐的中医药海外之旅,虽成果累累,却仍面临文化理念障碍、政策准入障碍、合作形式单一等问题。专家建议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中医药标准、加强多层次交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行稳致远。

中医药成对外交往靓丽名片

  近年来,中医药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更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了难得契机,中医药成为开展对外交往的靓丽名片。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7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物美价廉疗效好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01年起与泰国开展中医药合作,已派出19名专家教授在泰开展眼针、电针、火龙疗法、整脊推拿等治疗,成立了“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中国·辽宁—泰国中医药合作基地”。医院还在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华侨崇圣大学等8家机构开设中医药专业,累计在泰培养1200多名中医学生。

  沈阳市中医院曾先后派出多名专家前往俄罗斯乌法市开展中医诊疗。该院党委书记殷志韬表示,俄方各层面对发展中医的呼声很高,对中医药拥有浓厚兴趣。“俄罗斯医学界认为,学习行之有效的中医技术,大力培训本地中医人才,应成为推动中医在俄罗斯发展的重点。”殷志韬说。

  中医药逐渐获得国外民众认可,引发海外学习中医药热潮,有效拉近了中外民众间的心灵距离,助力中国国际形象提升。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后、也门籍医生阿卜杜告诉记者,目前针灸、按摩、理疗、刮痧等中医治疗方式在阿拉伯国家非常受欢迎,除了有中国医生在当地开诊所,一些当地民众也积极学习中医。

  阿卜杜告诉记者,自己的大学同学、也门人穆罕默德·阿里在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留学时,曾拜师学习中医针灸治疗。本科毕业后,穆罕默德·阿里回到也门老家,凭针灸本领开了一家中医诊所。几年后,他的诊所发展为颇具规模的医院,还开了好几家分院,很多当地人去治疗肩周炎、颈椎疾病。“中医药不仅缓解了当地病患的疼痛,同时还改变了医者的人生,我们由衷感谢中国能为我们提供学习中医药的机会。”

中医国际之路仍然漫长

  “尽管在海外已获一定程度认可,中医药想进一步推进‘走出去’,依然面临一些内外制约。”采访中,殷志韬等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一丝担忧。

  中医药建立在经验医学基础上,国外较难以理解和接受阴阳五行、辨证施治、君臣佐使等中医药理论,甚至觉得虫子、花草、矿石等可入药难以下咽。“不少国家还有根植于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医学,如非洲传统医学、埃及传统医学、阿拉伯医学、印度阿育吠陀学和尤纳尼医学等,中医药传入后难免产生碰撞和矛盾。我们还缺乏熟悉中医知识和外语表达的复合人才,致使中医药相关术语难以准确翻译。” 辽宁中医药大学科教管理部门负责人于雪峰说。

  据了解,目前中药品种缺乏国际公认的许可标准和检测标准,加之各国法律法规不同,难以药品名义注册和出口。有时药企不得不改换产品“身份”,把药品注册成为“保健品”或“食品补充剂”,但这样就不能在包装盒上标注功能主治,无法指导用药,降低了产品竞争力。

  此外,近年来韩国、印度等国家大力推广本国传统医学,甚至涉足中医领域,一些国家还积极出口本国生产的中药材,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彦森告诉记者,有的中药老方子在海外被注册,后以进口植物药身份被国人代购回国。“再如日本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方子很认可,甚至某些方子不用做临床药理研究和临床观察,就可直接备案生产。”

  业内人士表示,中医药在经验医学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在精细化、量化的客观证据方面存在一定程度欠佳,走出国门需大量、长时间的药物机理研究和循证医学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解码传统中药的科学内涵,为国际社会认识、应用中医药提供科学依据。

  此举之下,大中药企业尚感压力,中小企业难以单独支撑。以有三百多年中药积累发展的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近年来投入了4000多万元人民币、历时5年,对核心中药产品肾炎康复片进行了2220例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率先进行了我国肾脏疾病治疗领域中药与高剂量西药对照研究。“这仅仅是一个药品的一项科研投入,我们企业有114种中成药,科研投入要求资金量相当大。”张彦森说。

完善评价标准 “松绑”海外交流

  疾病无国界,医疗无国界,中医药“走出去”是在全球化趋势下顺势而为。专家表示,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中医药需有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包含药物的制剂标准、治疗疗效评价标准等内容,并在全世界范围具有权威性,有助于保证中医药的质量、疗效、安全性和临床应用等稳定性。

  殷志韬建议,可对中医药海外交流进一步“松绑”,推动民间合作更加多元化、规范化,以民间交流促进官方合作。“有关部门还可以可积极支持境内外各级各类中医药、传统医学行业组织和学术机构开展交流,推动海外国家立法承认中医药合法地位。”

  攻克中医药“走出去”的语言关,已成为不少中医药学会和中医院校的功课,例如中华中医药学会已成立翻译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也发布制定了“中医药常用的名词术语翻译标准”。“中医药院校和外语院校还可加大合作力度,加强对中医药知识、外语水平、国外法律法规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中医药术语标准化翻译队伍。”于雪峰说。

  张彦森还建议,有关部门可进一步加大对品牌中药老字号的支持力度,鼓励品牌中药企业收购海外已通过国际认证的药厂,实现中药就地生产,这将有利于中药进入海外主流医药市场。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