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以骨伤科特色立院,坚持“中医有特色、手术现代化”理念,细分骨伤科亚专科、创新治疗手法,成为中医骨伤科发展轴线上不可不提的关键一点——

打造中国式骨伤科高地

时间:2019-05-3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徐婧

  如果以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为线索画一个时间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应该是浓墨重彩的关键一点。

  1997年建院以来,一项项国家级大奖、一个个国家级课题、一批批中医骨伤科人才,勾勒出一家骨伤科医院的成长之路。

原点:突出一个“中”字

  1997年,在望京医院院长朱立国的记忆里,是难以忘怀的一年。

  那一年,他在中国中医骨伤研究所脊柱科担任副主任,也是那一年,中医研究院将骨伤科研究所、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骨伤系、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3个机构合并,组建了望京医院。

  望京医院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中医骨伤临床为重点,其他学科同步发展的前进方向。

  “中国式骨伤科”的探索之路,在北京市四环路东北角附近的13层白色大楼里开始。

  对于这条道路,时年36岁的朱立国充满信心。而这份信心的种子,早在十几年前就种下了。

  1983年,朱立国的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在做完最后一例腰椎手术后,就决定放下手术刀,一心一意研究中医骨伤手法。

  这个决定,让朱立国颇感意外。因为当时的骨伤科发展追求“高大上”的手术治疗,认为只有做好高精尖、高难度的手术才是骨伤科发展的方向。但孙树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朱立国,要做一个好的中医骨伤科医生,不应该盲目地追求使用手术治疗,而要实现“中医有特色、手术现代化”。

  老师的教导让朱立国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他逐渐认识到,中医骨伤科的发展需要医生同时掌握现代西医和传统中医的诊断、治疗方法,并且保持中医特色。

  “不做想做的手术,只做必须要做的手术。”在中国中医骨伤研究所的工作中,朱立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念。而望京医院的成立,给他的发展理念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4年后,他担任望京医院副院长,主管医疗工作。一个新起点,摆在了他的面前。

拐点:打造一个“专”字

  2008年,汶川县城。朱立国在6.4级的余震中为骨折的伤员进行小夹板固定。

  没有止血钳,没有麻醉和消毒设备。在简陋条件下,运用中医小夹板技术在短时间内让大量闭合性四肢骨折伤员得到有效的治疗。在这场考验中的出色表现,更坚定了朱立国突出中医特色的发展思路。

  2011年,朱立国担任医院院长,这个角色让他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从前,骨科医生被认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朱立国想改变人们的这种印象。

  朱立国认为,要壮大骨伤科,就要寻求更深入、更精细化的发展,大力分化亚专科。比如,一位患者如果在车祸中骨折,要去创伤科就诊,而一位患者如果得了颈椎病,要去脊柱科就诊,而如果一位患者的半月板损伤,则要去骨关节科就诊。

  不少患者会问,都是骨头的问题,怎么还分那么细?

  “这就是望京医院能成为中医骨伤科‘领头羊’的原因,我们突出了一个‘专’字,”朱立国说,“骨伤科原来是一个大专科,每个医生都要对所有骨伤科疾病有所涉猎。但在临床中我们逐渐发现,什么都会也可能意味着什么都不精,只有细化分科,才能使医生集中更多时间攻克各个领域。”

  这些细化的科室,充分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在这里,人体每一块骨头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专家。”朱立国说。

  硬件可以买,但人才买不来。这一点,朱立国的学生们深有体会。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他们在朱立国的建议下选择了不同的研究方向。于杰专攻脊柱外科,现在已经成长为脊柱二科独当一面的主任医师;冯敏山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又学习了生物力学,为颈椎病的手法研究提供了更专业、更广阔的研究思路。

  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各有所长,不仅破解了以往杂而不精的困局,而且充分发挥每了个医生的潜能与智慧,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望京医院逐步形成了专业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医疗团队。

焦点:追寻一个“新”字

  国家科技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翻开这些奖项的获奖名单,朱立国的名字总与“创新”联系在一起。

  学生时代,朱立国为了掌握小切口治疗拇趾外翻的技术,自购磨钻反复练习。他总想第一时间学习掌握前沿的技术。

  在同事们眼中,几十年过去了,他身上的那股“韧劲儿”一点都没有减少。也正是这股劲儿,引领着望京医院骨伤科在新时代不不断取得新成绩。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率持续升高。骨与关节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综合治疗、预防与康复一体化方案亟待研究。朱立国带领望京医院研究团队,将目光聚焦于发病率较高的颈椎病治疗上。

  过去,孙树椿的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远近闻名,不仅可以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疼痛,还能减少疾病发作次数。

  但朱立国没有躺在前人的成就上“吃老本”。在临床中,他发现由于这一手法操作技巧性较强,往往只能被少数专业人员使用。他带领团队,在旋转手法的基础上,改良创造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大大提高了手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了推广应用这一手法,团队还建立了旋提手法的动态力学模型,形成了一套新的中医手法教学模型。通过规范扳动力、扳动时间、最大加速度、扳动位移及扳动冲量等一系列力学参数,形成了一套便于教学和推广的治疗手法。这一研究成果荣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让传统中医手法获得了新的活力。

  为了建立中医骨伤科的标准体系,望京医院在全面系统整理中医骨伤学科古代和现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中医骨伤科古籍文献、不同流派的文献资料挖掘、整理及收集,建立了中国骨伤文献数据库,为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

  此外,望京医院还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进一步总结推广中医骨伤科在重大疑难疾病、常见病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中医骨伤科研究中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及时进行临床转化和应用,推动中医骨伤科学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与漫长的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史相比,22岁的望京医院还很年轻。但我们医院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会让医院成为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焦点。”

  在朱立国的诊室里,那些被反复触摸过的骨骼模型静静地见证着望京医院的发展,见证着中医骨伤科的振兴、发展与传承。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