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中医药所讲的“证候”是什么?中药方剂不同药物之间的“君臣佐使”关系如何通过靶点网络解释?北京大学屠鹏飞和曾克武团队的“中医药对生命本质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调控”课题,为中医药现代化提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向——

对生命本质做出中医药独特注解

时间:2019-06-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罗乃莹

  生命是什么?由什么构成?数千年来,人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诞生了诸多不同的认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阐释语言”。是细胞、组织、器官,还是精、气、神、血、津液?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对生命本质、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差异巨大,因此这种“阐释语言”上的差异带来了沟通上的巨大障碍。

  如同各民族间的沟通需要运用世界语言一样,在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们也在探索如何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医药的内涵,研究在细胞分子层面中药如何发挥作用,回应人们对中医药有效性的质疑。可喜的是,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已经逐渐趟出通往“目标山顶”的一条通路,打开了认知生命本质的一扇大门。

一个支点:中药化学生物学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句口头禅:“我最近上火了。”可是,鲜有人能说得清如此常见的“上火”背后的机理究竟是什么。“现在国内外科学家对上火的研究主要套用现代医学中的炎症概念,这可能并不全面。”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克武副教授认为,中医“火”的概念可能比炎症广泛得多,“比如吃人参会上火,但并不是每个人吃人参都上火,并且上火后的表现也因人而异,有的是嗓子发炎,而有的则是口干、心烦、便秘、失眠等等。如果我们能阐明人参诱发上火的关键靶点蛋白,进而就可以用清热泻火的中药进行调理和治疗,不仅可以诠释中医“上火”这一原创概念的现代科学内涵,而且可以发现一套调控人体生命过程的具有全新功能的靶点蛋白,进而从源头上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制,发挥古老中医药对现代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巨大贡献。”曾克武说。

  曾克武所说的“靶点”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结合位点,本质上讲,药物靶点就是人体内的某些生物大分子,主要为蛋白质,因此又称靶点蛋白。这种生物大分子就像人体内的“开关”,负责调控人体的不同生命过程。在过去,科学家们也曾试图寻找中药作用的靶点,但中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为这一尝试带来了极高的难度。“研究的一端是中药这一复杂体系,另一端是人体这一复杂体系,复杂体系对复杂体系,这样的研究该从何处下手?”曾克武说。

  转折出现在近一二十年,随着化学生物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药物分子靶点鉴定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中药研究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曾克武等人在内的北京大学屠鹏飞教授团队开展了中药苏木的靶点研究、野菊花靶点研究等多项研究,证实了这些中药包含的多种有效成分,发现了其中关键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药化学生物学”概念,以期用化学生物学这样的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

一根杠杆:中医药理论

  “中药化学生物学的本质在于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如果没有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化学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将不会有任何差别。”曾克武说。

  中医药理论是中药化学生物学的原创优势,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这种优势首先体现在研究对象上。曾克武说:“祖先几千年的积累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有疗效的药物、经验方,这都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宝库。”

  为什么这么说?曾克武介绍,现代制药企业进行新药研发时主要依靠已发现的靶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但目前靶点库只有五六百个靶点,数量严重不足。而中药的有效性已经过千百年实践证实,通过研究中药的作用靶点,会从源头上发现一大批全新的药物靶点,对西药的研发大有裨益。

  这在他们的研究中已经证实。2017年,北京大学屠鹏飞教授团队对苏木的研究发现了苏木酮A的作用靶点,这是一个新的药物作用位点,对抗炎和免疫药物的设计和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后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并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医学进展”。

  除了提供取之不尽的研究宝库,中医药带给科研人员的还有研究思路上的启发。例如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些认识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存在巨大差异。在西医看来,肺属于呼吸系统,大肠属于消化系统,它们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体器官。但现代研究已经发现,人体消化系统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后,细菌会进入肺里,造成肺炎,两者确有关联。

  不仅如此,随着人们对生命、疾病认识的深入,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些思维模式开始发生转变,中医药的系统思维模式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启示意义。过去,现代医学研究以“一药一靶(点)一病”为主。而现在,研究的思维开始转变成“多药多靶”,也就是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药物作用的网络、系统,从整体观的角度看待药物与人体的互动作用。

一扇大门:认知生命本质

  一直以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中医药的有效性难验证、疗效不稳定,因此总有人把西医当作医疗领域科学的代名词,质疑中医药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中西医思维差异巨大,中医药如何在现代科学语境下发展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两个问题共同制约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化推广。

  今年2月,中国科协组织征集“2019年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北京大学屠鹏飞和曾克武团队提出了“中医药对生命本质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调控”课题。希望抓住技术发展的契机,号召同仁共同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闯出一片新天地,同时更是对生命本质这一问题做出中医药的独特注解。

  然而,这项研究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中医药所讲的“证候”是什么?如何通过实验加以诠释?中药方剂不同药物之间的“君臣佐使”关系如何通过靶点网络解释?这些问题的答案尚有待于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们不懈探索。

  “当初提这个项目就不是想着几年能结题的,而是认为当前各方面条件都已成熟,已经到了可以重新提出这个课题的时机。更重要的,我们是为中医药现代化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向,同时也号召大家从不同的方向探路,就像爬山一样,不同的路都为了到达共同的目的地。”曾克武说,“我们坚信中医药里肯定蕴含科学道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中医药理论一定能用现代科学语言加以诠释。”前人的探索和团队前期取得的成果让他们对此研究更加充满信心。他相信,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和单一的知识框架,融合多学科的前沿成果,一定可以找到中医药学科发展的新生长点,进而为理解生命本质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创造新的思路。

  生命是什么?由什么构成?或许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尽管“阐释语言”迥异,但终究殊途同归,只为同一个目的地。中医药理论在诠释生命本质的课题中不仅不会缺席,还将与其他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一道大放异彩。(罗乃莹)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