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四个“第一”推动中医发展

时间:2019-06-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刘晨

  自西学东渐,尤其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以来,历史悠久的中医学,无论在理论的传承创新,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面对挑战,笔者认为,中医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中医理论体系为主体,依靠实践,在守正的基础上,采用和吸收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丰富、完善自身学术体系。尤其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守正是发展中医的第一要务

  要坚守中医本质,在原创性上多做文章,这是中医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紧密结合中医属性特点,如整体观、辨证论治等进行研究。研究的思路、方法,必须紧密结合中医特色;所得的指标、结论,必须能解释、说清楚中医理论。必须重视中医理论的精细化建设,与时代同步地做好理论体系的传承、丰富,发挥好优势和特色。

  中医现代化需在确保中医属性的前提下,用现代话语体系来解读、阐述、拓展中医理论,来证实阐释中医理论内在联系的正确性。

创新是发展中医的第一动力

  中医属于意会知识,要重视中医意会知识的创新发展,建立以意会知识为导向的创新机制。意会知识作为一种知识存在形态,比客观知识更具实在性,其中究竟有哪些内在关联,要进行深入挖掘,以此为突破口,打破客观知识的束缚,从而实现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发展。

  中医的发展,一定要打破自我封闭的框框,始终坚持开放兼容与时俱进。每个时代的中医学都是与时代哲学思想、科技文化结合的产物。要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重视对中医原创理论的研究创新,运用大科学的观念开展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在继承中探索,探索中创新,创新中发展。要根据中医的学科特点,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形成符合中医理论体系的技术体系。

临床是发展中医的第一源泉

  作为只能从临床经验中总结、升华才能形成的中医理论,其丰富发展也只能依靠于临床实践。要以医疗需求为导向,先易后难寻找发展点。要有勤于临床,善于归纳总结的自觉,逐个突破,形成系统理论。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参与、指导临床实践,加速中医理论与技术的突破创新。无论是对原有理论的发挥,还是创新发展的新理论,都离不开临床实践这一第一源泉。

  要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反映机体整体生存质量的指标系统,将“证候”等的改善情况纳入其中,逐步建立起量化指标体系,建立起颇具中医特色的疗效等评价体系,全面系统地评价中医临床疗效。要立足中医特点加快中医理论国际标准的制定,而不是依附、屈从于西方医学,用西医的标准去作为评判的依据。

思辨是发展中医的第一关键

  中医的发展,取决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疗效的提高,很大程度依赖于医者临证时的思辨角度和能力。要重视对中医思维方法的研究和思辨能力的训练,使医者掌握正确的思辨方法于临床。依靠实践,善于思辨,融合新知,实现理论的创新发展。同时要善于用好哲理思辨的方法,多层次地阐发中医理论;重视通过思悟、意会等加强对旧理论的阐述,增强自主创新的自觉。

  总之,作为源自临床实践的中医,必须坚持走自身独特的发展之路,坚持“中医的理论自信”,立足临床,着眼整体,开放包容,中医思维,哲理思悟,与时俱进,重视微细,标准规范,传承创新,从而实现中医理论在现代科学环境中的发展。(刘晨)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