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树立用户意识 提升中医药新媒体实力

时间:2019-07-1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朱蕗鋆 高继明 董俊彤 王迪

厚朴中医创始人 徐文兵

新媒体助力大众中医药素养提升

  我个人认为,不管AI技术有多么发达,不管新媒体有多么先进,如果你传播的是不真实的内容,它永远不会有生命力。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我和梁冬对话的《黄帝内经》,节目在2008年播出以后,通过传统媒体这个节目影响上百万人。后来,借助互联网的传播,这个节目在各大收听的平台下载量都过亿次。当年我们及其他老师在别的时段也有其他课程,但到现在《黄帝内经》的影响力依旧,我认为主要受传播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我认为中医教育应该分层次,一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生动活泼的层次;一种是需要持之以恒、深入下功夫学习的层次。

  关于后者,社会对中医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主要教学方式分为3种:一是非中医专业学士后中医教育,学生按中医传统师承方式学习3年,然后通过国家的出师考核、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执业医师考试拿到医师证书。二是中医学士后教育,目的是帮助已经拿到学位证书的学员,补上中医药院校教育所欠缺的东西;三是西学中教育。

  同时,我们也倡导国民的中医药素养教育。大部分普通民众认为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只是技术手段的区别,比如西医用CT、核磁,中医用手指。其实不然,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价值观的区别。

  目前,我们想把普及教育、恢复信仰的教育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将它灌输到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生活当中。

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抖音母公司)政务合作总监 贾临远

用短视频助力信息分众化传播

  分众化就是要把有效的信息触达给有用的人,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内容。媒介迭代周期越来越短,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现在看电视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00后”把电视机作为投屏工具,并不代表电视的内容不行了,只是传统渠道相对衰退了,所以一定要创新。

  传播是你诉诸一件事物,影响对方的心理,从而影响对方的行动。但现在的宣传,基本上没有想怎么影响用户的心理,因为没有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一定要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满足你自己还是满足用户?我建议做新媒体的宣传,要做满足老百姓的宣传,同样的东西要有一个不同思维的转变。

  视频化时代,老百姓获取大部分信息的方式不是在看图片文字,是在看视频,如果不占用视频,又如何占据用户的眼球呢?在视频传播上想做好内容一定要有差异化,要定位,准确判断自己,短视频回归视频传播的本质就是情绪化传播,要调动用户的情绪。

  内容上,本单位的业务是什么,能给公众提供什么,对外传播什么,也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才能把这个账号做好。我建议做抖音政务号坚持做自己的内容,中医药的就要以中医药的角度去做内容,因为老百姓很关注中医药,只是原来的宣传跟老百姓隔得太远了。

  手法和口味上,建议大家做得稍微活泼点,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用通俗化的语言去说。中医药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大家也可以把自己行业里面的能人巧匠拉出来,传播中医药。一个行业能不能发展起来,一方面是自己的人努力,另一方面还要看传播影响力。我相信如果我们中医药新媒体能再上几个台阶,对我们中医药这个事业的长远发展绝对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大家要注意三点。一是现在是视频时代了,尤其5G时代,必须重视视频传播,这是一个趋势。二是一定要有受众思维,从受众的角度想问题、考虑问题,我们做任何东西要考虑老百姓在想什么,中医药要怎么诉说给老百姓。三是用心去做内容,做好了在新媒体时代肯定有大的传播,特别希望我们的中医药系统能够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去传播中医药的好声音,让更多的老百姓去认识这个最博大精深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最精髓内容的体系,这也是中医药系统传播人的使命所在。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编 张意轩

医卫传播要做新媒体的创新表达

  当今互联网的传播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移动化。当前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基本见顶,因此,对于现在的传播工作而言,争夺用户时间就成为一个焦点,过去是有内容就行,但现在要有好内容;过去是人找信息,但现在是信息找人。

  二是可视化。在一些重要的节点推出短视频做突发事件的直播已经是我们报道的标配和常态。对于医卫领域,更需要高度重视短视频直播,以前我们说有图有真相,现在我们叫有视频有真相。

  三是社交化。一般理解为无社交不传播,无互动难爆款。这意味着,我们发布的新闻、传播的信息,如果没有进入到社交渠道、没有进入到朋友圈,则说明这个传播其实并不是那么成功。

  四是多元化。用户关注的渠道、沟通的渠道其实是比之前更复杂化的,当然,我们能够利用的渠道也比以前更复杂化了,现在非常多的传播内容并不是来自于专业媒体的采访,可能就是同事拍的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就会有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如今,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是传播节点,在医卫传播中,一方面来讲,单位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够成为内容的一个积极贡献者,也许画面并不专业,但是这种极速感或许更能体现出医生的专业和伟大。

  另一方面,在单位,特别是医院里面所有面对患者或者说对外能够产生关系的这些人,都应该有传播或者公关的意识。此外,还需要我们有用户意识,要知道把内容传递给谁看,切实解决用户的痛点,让用户参与传播、乐意转发、愿意讨论,真正达成情感共识。在互联网上,情感是重要的助推传播效果的基点。

  总而言之,要做新媒体的创新表达,感官感受是基础,情感共鸣是关键,价值共识是内核,需要内容上有真材实料,观点上有真知灼见,情感上表达的是真情实感,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知名媒体人、正安中医创始人 梁冬

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瞭望者

  我很荣幸能成为中医药自媒体联盟的成员之一。作为一个传播者,一直以来我们都相信,传播者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观察这个社会和时代,同时也必须要站在时代的船头,成为一个更好的瞭望者。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生命文化、生命体验的印证,相信所有的从业者都会在传播的过程中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其实,在我们一边传播、一边学习、一边去体验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件事情最终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去学习和印证我们所讲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因此更深刻地体会生命的意义。

  中医药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也可以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地与全世界的生命研究体系共同发展,但同时中医药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经典体系。在开放的同时如何保持对自身的审视,保持对经典的传承,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思考和经历的一部分。

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 翟理祥

融媒体环境下建设医院品牌

  广东省中医院作为一家医疗机构,想要在新媒体新时代做好宣传工作,我们的经验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要去做谋划。

  这种顶层设计就包括了做品牌,这里说的品牌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个是医院的品牌,一个是专科的品牌,一个是专家的品牌。

  去年,广东省中医院刚好被列为国家首批医院管理制度的试点医院,我们不但与《中国中医药报》社联合策划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经验分享,还联络了多个国家级主流媒体对我院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有关意见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

  我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矩阵,内含官方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专科个人微信、头条、抖音、APP、官网、院报等,打响了医患社区品牌,吸引了全国同行来我院学习交流,让医院专科的病人都汇聚在这个专科的旗下,排队等待入院。另外,我们也借助“互联网+”来拓展我们的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比如互联网的宣传,整合预约挂号、在线支付、物流配送整合,从而提供优秀高质的服务。

  此外,广东省中医院也成立了国家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并与各类出版社合作出版科普读物,这些科普书籍多数都成了畅销书,特别是《每日一膳》不但成为优秀的科普作品,还输出到香港,接下来还要输出到英国。

  我院还十分注重品牌的输出,我们认为,一家好的医院,应该考虑如何利用中医药优势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形成国内国际的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政务新媒体实验室主任 侯锷

政务新媒体传播与舆论引导

  从数据价值角度,传统媒体是报纸的发行量,广播电视的收听率、收视率,新媒体就是转发量、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等,但是近5年来互联网的灰色产业已经让这个数据被重新看待了,许多数据只要花钱都能实现,所以数据只能做参考。新媒体最关键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随时建立新的关系,形成新的路径。

  而政务新媒体不仅仅是媒体,它是在新媒体空间以媒体的手段、策略和方式在线行使职能。新媒体冲击之下,突发事件舆论危机的演变主体多元、心态动机多元。第一个开放舆论场的是微博,所有人都在为传统媒体提供线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舆情。

  现在政务新媒体已经和老百姓同场同域交流互动,政府的职能职责也已经上线,要直接“短平快”沟通。特别是今年4月2日,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小程序上线,就是在新媒体改变整个社会格局之后,一个重大的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督查小程序上线后,所有老百姓在指尖上就能完成直接反映“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四大类问题。

  总之,看待新媒体的传播,必须打破传统的、既有老的套路,必须全新出发,真正去遵循规律,将中医药事业团结全国全球网民老百姓,共同去宣传、共同去互动、共同去规范,使之能够发扬光大,惠及整个社会和人民。

陕西中医药大学信息化处处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郭亦鹏

融合趋势下的新媒体运营

  在融合趋势下如何做好新媒体的运营和建设?

  要整合媒介资源,我们把媒介资源分了两块,一是对现有媒介资源的整合,二是借助新的媒介资源开通新的传播渠道,根据我们自身的情况,我们梳理哪些媒介资源可以进行深度互补,我们利用校内各楼宇彩色LED大屏,此外我们还在坚持运营FM的调频电台,这在全国高校里面相对比较少。

  在生产要素整合方面,我们十分重视新媒体人才培养,在我校相关专业不具备系统培养的客观形势下,我们组织每周例会指导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摄影摄像、图文编辑、剪辑美化等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

  信息内容方面,我校十分重视内容形式的融合,2014年成立新媒体网络化工作室之后,微分工作室重点负责图文直播,电台重点负责音频直播,而电视台重点负责视频直播,有效实现了内容形式深度融合。

  管理手段方面,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新媒体中心例会制度、内部考核管理办法、审核发布管理办法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使我们所有的运行都非常规范。

  (本报记者朱蕗鋆 高继明 董俊彤 王迪整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