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用64年谱写了奋进篇章——

翻阅历史读“西苑”

时间:2019-07-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徐婧

  1955年,陈可冀与首届西学中培训班成员在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前身)的大门前合影留念。即使现在他已经成为国医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无法忘记第一次迈入医院大门时的憧憬和喜悦。

  1988年,血液科医生李柳第一次走进西苑医院大门,在该院大门前,她用照片定格下了当时医院年轻的面貌和自己青涩的容颜。

  2015年,一群到西苑医院规培的研究生在大门前大喊“茄子”,镜头里是60岁的医院和洋溢着青春的笑脸。

  从黑白到彩色,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意气风发的新时代,快门声留在历史里,也留在记忆里。振奋的、感动的、喜悦的、具有开创意义的……从一张张照片凝固的历史瞬间中,能感受到来自历史深处的激情,不得不感佩志在振兴中医药事业的西苑人初心不改、雄心未减。

跑出“速度”:一扇大门见证医院变迁

  北京市海淀区西苑操场1号,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人民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型中医院西苑医院的所在地,每天大约有8500名患者在这里康复。在2018年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医医院100强”排行榜中,这座医院位列全国第三。

  如今,这所创建于1955年12月19日的医院,已走过64年奋斗历程。对于医院的老员工们来说,这是段被汗水浸透的岁月。即使过去了几十年,医院成立之初的情形还深深印刻在他们脑海。

  那时,医院大门的侧边挂着“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的牌子,大门后是一栋两层小楼。老员工们回忆,当时医院研发中药注射剂的实验室是一间仅有几平方米的卫生间,没有科研经费、实验设备等物资,合上马桶盖,马桶就是板凳,洗澡盆上搭一块木头板子,就成了实验台。

  如今,在同一扇大门后,绿瓦灰墙的新门诊楼不仅能够满足医院日均8000~1万人次门诊量的需求,古朴的设计还透露出中医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门两边挂着的20几块白色的牌子更加引人注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临床医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每一块牌子的增加都标志着该院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飞跃发展。

  这扇大门见证了该院的点滴进步。1955年,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的84名学员走进这个大门,掀起了全国“西学中”的热潮,也揭开了该院蓬勃发展的序章。

  1963年, 该院大门上“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的牌子换成了“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2005年,这块牌子换成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2019年,医院的大门又将添上新的“白牌子”。在5月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名单》中,西苑医院成为“国家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医药领域第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在院龄50余年的老员工蔡连香眼里,这些进步称得上“一日千里”:“这些年来,医院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都大变样了。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了,服务能力越来越强了,中医特色越来越浓了,员工幸福感越来越高了。”

  在医院管理者、西苑医院常务副院长张允岭眼里,这些进步“源于一种凝聚力”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在全院上下的努力下,加强专病门诊与优势病种相结合、加强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有序开展人才工程,将医院的建设与发展送入了腾飞的快车道。”

  而在西苑的老患者赵海生的眼里,这些进步“实实在在地令患者受益”:“疗效好、服务好、有人情味,让我觉得西苑医院靠得住、能信赖。”

铸就“高度”:名医名科领跑中医行业

  一条写意的腾龙、一个水墨风格的太极图,西苑医院的院徽蕴含着该院在中医药行业奋勇争先的希冀。经过60余年的发展,西苑医院成为中医药领域的“排头兵”。

  西苑医院孕育了中医药界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产生了中医药行业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展了全国中医院第一台骨髓移植手术,率先进行了宫廷医学研究和活血化瘀研究……

  从西苑医院的“王牌专科”的发展中,能找到该院取得如此成就的答案。

  在该院工作了30多年的李柳现在是该院血液科的主任医师,在她看来,西苑医院之所以能成为中医院中的引领者,是因为重视传承。

  在血液科,时刻能感受到 “传承”。2008年,李柳跟随血液科的老前辈麻柔进行学习,麻柔不仅将运用中医特色理论治疗血液疾病的经验倾囊相授,他对于中医发展的自信也深深感染着李柳。

  “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建院之初的理念在两代人心中传递。如今,李柳也开始带学生,血液科也在传承中发展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医院每天都是新的。” 脾胃病科是西苑医院最早成立的内科专业科室之一,该科医生张北华认为“创新”是医院实力强劲的秘诀。

  在临床和科研中,脾胃病科特别注重在继承中创新,不仅积极开发新的院内制剂,还形成了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等常见病、疑难病诊治的关键技术规范,有效中医干预方案和科学的疗效评价方法体系,成为中医脾胃领域的领军科室。

  与他们不同,年轻的西苑人——2012年12月调入西苑医院工作的麻醉科主任高秀梅认为,该院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多开创性的成果,是因为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拓展业务,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西苑医院从不闭门造车,而是海纳百川。”近几年,西苑医院引进了大量优秀人才。作为一名西医出身的麻醉专家,高秀梅在该院坚持中西并重,开展了舒适医疗,急危重症患者手术麻醉等业务,保障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

  与医院的老牌科室相比,1997年成立的麻醉科作为“后起之秀”(现手术麻醉科),在发挥中医药在麻醉方面的独特优势,利用穴位敷贴、针刺穴位等中医特色技术为患者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面,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新路。

塑造“深度”:“以人为本”照亮奋进长路

  在西苑医院,很多医生都见证过近90岁高龄的陈可冀将腰弯成90度,伏在病床前为病人诊疗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深深感染着西苑人,几代西苑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仁心。

  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发生后,西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都第一时间义无反顾奔赴灾区执行救治任务; 在陕西省子洲县进行的义诊活动中,西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付中学忍着高烧为当地患者把脉……

  这些行动表明,一家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不满足和止步于拥有业界公认的中医医术,只因深知,人文的关怀是更有力量的抚慰。刻在石头上的院训——“大医博学,厚德济民”,在医院“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里孵出了温度。

  2017年初,西苑医院的肿瘤患者在肿瘤科病房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在活动现场,几位身穿蓝马甲的肿瘤康复志愿者忙碌地张罗着春节活动。活动结束后,患者们紧握着他们的手,表达谢意。

  2016年,为了缓解患者压力,减轻身心痛苦,西苑医院成立老年肿瘤康复志愿者之家。肿瘤患者杨丽(化名)说:“他们就像火把,为我们照亮了黑暗中的道路。”

  在西苑医院,处处都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该院的门急诊常年提供老花镜、轮椅、助行器等老年人用具。门诊还为老年患者开放专用挂号、采血等窗口,70岁以上老年人会被自动分配至3、4号窗口优先取药。

  在该院网站“就诊直通车”栏目下方,专家的出诊时间、医事服务费用和所在科室在显眼位置,给患者就诊提供便利。

  “待病人病家以诚,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早在建院之初,创院专家之一的黄坚白写下的这一行医原则,至今仍铭刻在西苑人的心中。在西苑医院,每一个年轻西苑人,无时无刻不在汲取着“大医博学、厚德济民”的真谛和精髓。

  康复后,肿瘤患者杨丽再次来到西苑医院,为肿瘤科送来锦旗,她说:“我这条命,是西苑医院给的。”

  “咔嚓!”肿瘤科主任医师杨宇飞举起手机,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瞬间。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