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八百年药都如何重振昔日辉煌?浙江兰溪打出“文化牌”,走出一条文化兴业新路——

“江南药都”再续中医药文化根脉

时间:2019-07-3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黄蓓 章关春

  镇子入口的一汪池塘,承载着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医共体诸葛院区(诸葛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金卫中儿时的回忆。幼童嬉戏、女子浣衣、小贩吆喝……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池塘边老药房里的热闹光景。

  “你看对面那幢古色古香的民宿,以前就是镇上的老药房。制药、切药、抓药,七八个老药工从早忙到晚,还有老中医坐堂出诊,人们进进出出,可热闹了。”站在池塘边,顺着金卫中的手望去,诸葛镇老药房几十年前兴盛的场景跃然眼前。

  “抓点中药吃吃”是很多老一辈兰溪人儿时的记忆。这座钱塘江中游的小城,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药商云集、名医辈出,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如今的兰溪,正瞄准健康产业的风口,再续中医药文化根脉,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熟地:骨子里的中医药文化基因

  中医药,是流淌在兰溪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在兰溪有句民谚,“徽州人识宝,诸葛人识草”。据兰溪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顾问胡汝明介绍,自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兰溪首设惠民药局以来,以诸葛亮后裔为主的兰溪药商,便秉承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族训,开始开设药店、创建药行。宋末元初以来,兰溪中药业长盛不衰,与浙江慈溪、安徽绩溪合称“三溪”,称雄江南中药市场七百多年。

  “明清时期,诸葛村习医习药成风。三尺之童,多能背诵《药性赋》。《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医药典籍,几乎家家都有。”胡汝明说。

  兰溪中医药的繁荣一直持续到了近代。受张山雷创办兰溪中医专门学校的影响,兰溪格外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据兰溪市中医院原院长程良骏介绍,上世纪60年代,兰溪市举办了2期金卫兰溪中医班,培养的66名学员均成长为兰溪周边县市的中医临床骨干。1986年起,兰溪又陆续开办了诸葛中药班、兰溪职校中药班等,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中药人员。

  改革开放后,兰溪重点发展纺织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原本作为支柱产业的中药生产受到冲击,中医药发展随之步入低潮。中医药服务同样不容乐观。2005年,兰溪市中医药学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兰溪基层中医药阵地萎缩情况突出。“我们发放的92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乡村医生临床采用中医治疗的仅占2.1%。”作为调查的发起人,程良骏忧心忡忡。

  “兰溪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我们不能断了这份文化根脉。”在兰溪市副市长傅朝云看来,中医药具有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激活经济、全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在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下,发展中医药事业正当时。

当归:文化兴业重振“江南药都”

  “中医中药当归兰溪。”兰溪第二届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主题中的一句话,正彰显着兰溪重振中医药事业的决心。

  从《兰溪市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到《兰溪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再到兰溪市发展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的成立,近年来,兰溪一直在强化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当发展中医药的接力棒交到兰溪新一届领导班子手中时,他们又有了新的思考。

  “历届班子对中医药工作的关怀重视,为兰溪市中医药事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当下,我们还应再添一把火,全面激发兰溪中医药的发展活力。”傅朝云表示。

  兴文化,成为这把关键的火。

  2017年起,兰溪市厚植文化土壤,连续举办两届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通过中医药展示推介、惠民服务、产业论坛等,扩大兰溪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同时启动中医药文化挖掘整理工作,编撰《张山雷研究集成》《张山雷与兰溪》等书籍,申报张山雷中医药文化为兰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基层作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重点,也成为中医药文化宣传主阵地之一。兰溪创新“礼堂+中医药产业文化”模式,把乡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中医药产业宣传展示、弘扬传统文化、便民惠民服务的重要载体。由兰溪市中医院院长孙里杨带队的“健康大讲堂”团队,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广受百姓欢迎。

  为了强化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财政保障,兰溪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傅朝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财政相对困难情况下,兰溪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近三年来,全市中医药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比例每年达到10%以上。”

  得益于中医药文化建设,兰溪人民对中医药的信任显著增强,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日渐浓厚。兰溪市中医院已经率先品尝到文化建设的硕果。孙里杨介绍,与2014年相比,2018年医院总诊疗人次增长了30%,医疗收入和职工收入也有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完善和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为抓手,创新三级康复服务体系、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推动‘医共体’建设,推进兰溪全域旅游发展,促进卫生与健康工作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傅朝云说。

远志:“00后”“10后”爱上中医药

  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2018年9月,兰溪市中小学的1000多个班级的6万多名学生,迎来了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当天,兰溪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局联合举办的开学第一课活动向全市中小学直播了中医药与健康课程。

  “我的‘爱豆’是张仲景!”“我最崇拜张山雷!”在行知小学,不少孩子的偶像名单里出现了中医大家的身影。中医药文化的基因,正在兰溪的“00后”“10后”身上延续。

  2018年,兰溪启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建立起政府、学校、医院、企业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选定行知小学等18所学校作为试点单位,编写《中医药与健康》校本课程。

  “兰溪每年给试点学校划拨2万元经费,用于中医药进校园课程建设。企业也会为学校提供中药标本、中药制药器具等作为教具。”兰溪市教育局调研员李健平介绍。

  有了课本、有了资金、有了教具,谁来讲课呢?兰溪市中医院的专家成了首选的“客座教授”。同时,各个试点学校也在鼓励教师寻找中医药与各学科的结合点和学生兴趣点,将中医药文化由浅入深融入课程之中。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这18所试点学校不仅成功将中医药带进课堂,还做出了各自的特色。

  行知小学在浙江省中医药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悠悠百草香课程,包含“趣味识草药”“名中医在线”“药膳与茶饮”等板块,并通过主题研学、百草园中药种植管理等,真正实现知行结合。兰溪市实验小学则把中医药端上了孩子们的餐桌,通过药膳饮食制作,让中医药变得“秀色可餐”。白沙小学、黄店小学则把中医药文化融入体育活动,孩子们的功夫扇表演总能收获满场掌声。

  “只有推动中医药文化资源与教学资源深入融合,才能让中医药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孙里杨说道。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