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部分提出,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简称昆中药)拥有方剂“宝库”,她兼收并蓄中原与西南地区传统医药精华,产品因集名医之方和82家昆明老药铺之精华而厚积薄发——

承六百年匠心 传中医药智慧

时间:2019-08-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版 作者:黄心

△昆明旧时中药铺街景示意图。

    1938年4月的一天,在昆明正义路姚济药号里,医师姚贞白在为患者号脉。他给一位头戴蓝布帕的妇女号完脉后,抓了一包“逍遥散”。

  姚贞白是妇科名医,清乾隆时期名医姚方奇的后裔,姚家世代为医。《云南卫生通志》载,姚氏治病,经方与时方并重。姚贞白既能承袭前人成就,又能创新。他将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逍遥散,根据云南地理气候,增加云南道地药材香附,化裁治疗妇科疾病。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方逍遥散,以“逍遥散”之名,收载于制剂标准《昆明市人民政府卫生局审查合格国药八十一种成药配方目录》中。1956年公私合营,将其交由昆中药生产。1998年更名为舒肝颗粒,收入《卫生部药品标准》,质量更加稳定。

  纵观昆中药638年一脉相传的历史,兼收并蓄、厚积薄发等发展特点从“逍遥散”中便可见一斑。

汇聚中医药智慧 融众家及民族药之长

  昆明老药铺“翟玉六药房”的店主翟玉六1907年改进并创制了翟玉六止咳丸。翟玉六止咳丸在宋代医学名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苏子降气汤”“参苏饮”和明代张时彻《摄生众妙方》的“定喘汤”基础上改制而成。

  昆明杨衡源保龄药室售制的清肺化痰丸是治疗咳嗽的成药。该方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三拗汤”、明代《韩氏医通》的“三子养亲汤”和《医方考》的“清气化痰丸”三方的基础上,化裁而成。在原三方的基础上,减去白芥子,增加了川贝母、桔梗和款冬花三味,组方具有云南地方特色。

  这些多有故事的成药最终都汇聚在昆中药,由昆中药挖掘整理开发成现代中药制剂。

  昆中药是“中华老字号”企业。作为国内民族药、特色中药领域的代表企业,昆中药一脉相传六百年,并融合了新中国成立前昆明82家老字号药铺的产品、技术、精神以及文化,致力做更懂中国人的中药。

  新中国成立时,昆明药铺较多,中成药处方庞杂,功效说明混乱,配方成分不统一。1954年,昆明市卫生局从各药铺生产的数百种药品中,筛选出81种成药配方,作为同业制剂标准,汇编成《昆明市人民政府卫生局审查合格国药八十一种成药配方目录》(《昆81方》),由各药铺执行。1956年公私合营,昆明地区82家中药铺的资金、药品、技术和人员并入昆中药,制剂配方作为昆中药的镇厂之宝传至今。

  昆中药肇启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最早的起源店为“朱氏双美号”。昆中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药厚德,痌瘝在抱”一脉相传的企业使命。

  在《本草纲目》问世前的1436年,明代医学家云南嵩明人兰茂,花了毕生经历和心血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巨著《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中许多药物都是《本草纲目》未载之药,是中国现存古代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为完整的作品,也是昆中药所奉之宝典。昆中药生产中的众多产品,沿用这些民族药。如感冒消炎片,采用了彝族、苗族常用的臭灵丹。癫痫宁片使用了壮药材牵牛子。止眩安神颗粒使用了彝族鹿衔草等药材。

  《滇南本草》《昆81方》不过历史长河中微小一粟,昆中药融传统医药之精髓,集昆明老药铺之精药,她的传承发展映射着中医药的发展史。

传承中医药智慧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昆中药,洪武肇,秉仁心,启良药……师傅教,须敬听,弟子学,必勤谨。蒸炒煮,姜盐麸,蜜酒醋,来相助。炒法详,焦炭黄,文中武,火候良……”

  这是昆中药口口相传的炮制口诀。药有个性专长,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并增强药物疗效。

  非遗传承人李恒对于个性不同、风格迥异的药了解透彻,深知它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炮制诸法中,李恒以炒、烫、炙最为擅长。栀壳、白术两味药是中成药舒肝颗粒的成分。“栀壳用中火炒,白术用麦麸炒。火候的把握是关键。高了,药材糊了;低了,药材生了。”有28年炒药经验的李恒,能精准掌控这一切。

  非遗传承人张元昆,于2018年5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元昆传承的技艺是水叠泛丸,遵循古法制作。起模时,水的喷量要准确,多一分少一分对药丸都会有影响;选丸时,耐心细心挑拣,为保证丸粒大小均匀,剂量准确,她数十次过筛……张元昆水叠筛选认真,抛光技艺高,对药材的水分把握准,制作的药丸圆整光滑,不仅能发挥良好的功效,还展现了传统中药的美感。

  昆中药的制药工匠们择一事终一生,久久为功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古方的传承、好药的制造,需勤心勤力,更需匠心技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昆中药有8位受政府命名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释放中医药智慧 慢病优势助力健康中国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中医药、坚持“中西医并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

  近年来,慢病患者规模的快速增长,中医药成为慢病时代的“中国方案”。

  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教授及其团队为国际抗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也让岐黄智慧在全球闪耀光芒。昆药集团是第一家将青蒿素类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参与并见证了青蒿素的全球普及之路,并持续在抗疟领域及新适应症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及探索。

  昆中药,在慢病时代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昆中药是昆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传承历史精髓同时,昆药集团通过品牌升级、科技赋能,助力“昆中药”老字号焕发新活力,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正在到来的“慢病”时代,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昆中药新厂区马金铺的智能制造项目投入建设云南首家中药生产全流程智能化控制系统,先后引进智能提取系统、国内先进的中药丸剂智能生产系统、智能包装生产控制系统、立体仓储物流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中药提取全过程在线监控和智能化跟踪追溯,中药丸剂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和在线检测,搭建起物流与生产的智能化控制平台。(黄心)

  (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