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研究“生成性整体”中医有优势

时间:2019-08-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解伟

  还原论为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这种“先分而治之、后聚而合之”的研究方法,是不是打开人体“黑箱”的最佳范式,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毕竟将人体分割还原为若干结构相对完整、功能彼此独立的组成部分后,却无法逆向“组装”来还原恢复拆分前的完整功能。

  大连医科大学杜治政教授曾提及两个概念:构成性整体(constitutive whole)和生成性整体(generative whole)。构成性整体具有可拆分性、可还原性,既可将整体拆分为部分,也可将拆分后的部分组合为整体且功能不受影响,整体和部分均不具备自我修复能力,有衰亡而无生长发育过程。生成性整体具有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能力和特征明显的诞生、成长、衰亡过程,不具备可拆分性、可还原性。

  受此启发并加以推演,即使是人工智能加持的“机械姬”算法、外观无限接近人类,“它”和“他/她”的根本区别仍在于“它”是在外力作用下由零件“从N到1”拼装而成,可以在构件“N”和整体“1”之间无数次双向还原。而“人”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经多次分裂、分化完成了“从1到N”的自体生长发育,从人体到器官、组织只能单向还原,长时间脱离整体的部分会不可逆转地丧失功能和活性,组装后无法恢复人体完整功能,生命本身也不复存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原论更适合研究构成性整体,面对“人”这样精妙复杂的生成性整体则有很大局限。反而是中医的整体观更适应生成性整体,这是中医之树历经千百年屹立不倒、长盛不衰的根本。

  提倡整体观并不是排斥还原论。在观测、分析技术力所不及的阶段,结构、功能越复杂的生成性整体,越难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越需要将整体解构为部分,通过简化假设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然后将不同方面、层次的结论加以综合得到“次优解”。先秦名篇《庖丁解牛》就提到分析方法从“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也”,从而达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实践效果。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医长于认识,但受技术手段限制,很多时候凭借简单观测和朴素经验对人体和药物“黑箱”难以把握。西医精于方法,但还原论之于生成性整体的先天不足,无法准确重现人体和疾病的本质规律。身为中医人要增强专业自信,充分领悟中医药学所凝聚的“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精华,推动中西医健康理念和方法优势互补、融合利用。(解伟)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