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将中药全产业链过程的非药用部位、废弃物及副产物转化为8大类30余种资源性产品,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创新成果首获中国循环经济领域奖项表彰——

循环经济释出中药产业新动能

时间:2019-10-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版 作者:钟意轩

  10月20日举办的2019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对2019年度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进行表彰,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领衔完成的“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适宜模式与技术体系创建及其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荣获一等奖,此次获奖是中医药相关创新研究成果首次获得中国循环经济专业领域的重要表彰。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中药资源性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中药农业、中药工业等中药大健康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了解,我国现有300余种常用中药材依靠人工生产供给,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近亿亩,而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只有30%左右。中药材生产过程每年直接产生非药用部位约8000万吨,加上药材及饮片加工下脚料,每年产生的废弃物近亿吨;同时,中药产业化深加工每年消耗药材约7500万吨,年产固体废弃物及副产物达5000余万吨、液态废弃物逾亿吨,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

  段金廒教授领衔完成的该项研究成果针对我国中药资源生产与深加工产业化过程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剧等问题,突破了中药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的关键瓶颈,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副产物等开展基础与再生利用研究,针对共性关键技术与转化应用开展持续攻关与创新,系统构建了适宜于中药固废物及副产物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物理转化技术体系,形成以膜集成技术为特征的中药废水综合治理技术示范。创建适宜于不同资源类型的资源化模式,将中药全产业链过程的非药用部位、固/液废弃物及副产物转化为新医药及健康产品原料、新资源药材、生物炭及炭基复合肥等8大类30余种资源性产品,形成多层级综合利用模式,释放了产业新动能,为中药产业提质增效和节能减排蹚出一条新路。

  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全国10余省份共20余家药材生产及深加工企业推广应用,近3年新增经济效益达18.8亿元,有力推动了行业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升,释放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循环经济是中药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科技创新是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能。

  “打破认知定势,全方位地开展科技创新,是‘变废为宝’的金钥匙”,段金廒表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实现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是一项任重道远、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关注的事业,团队将围绕中药资源生产与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开展协同攻关、加强推广应用。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旨在激发循环经济领域的广大科研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不断创新,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带动事业发展,促进循环经济产业技术水平提升。2019年度申报项目领域涵盖了钢铁、有色冶金、煤矿、化工、机械、建筑、农业等,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遴选产生52项奖励,其中一等奖5项。

  由于中药资源领域总体体量相对较小,且中药资源产业领域长期存在的粗放、低效、线性经济发展方式总体滞后于国家循环经济整体布局,相关研究成果难以进入我国循环经济专业领域的视野。

  段金廒教授领衔完成的该项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的研究成果突破了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并形成示范效应,引起我国循环经济专业领域的充分重视。

  在同期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展览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高度肯定了该研究成果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社会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勉励研究团队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使研究成果更多惠及全社会,推动中药产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钟意轩)

  (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