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多维度培养 创新中医药传承模式

时间:2019-11-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王瑾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有3条是关于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目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薪火传承也一直是中医药发展的主旋律和主基调。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医药院校教育的不足逐渐显现,全国各中医药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纷纷积极开展针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在传承的形式上,各中医药院校通过设立名老中医传承班、名老中医工作室、中医学术流派、导师制等传承模式开创性地与高等院校教育相结合,不断尝试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师承教育培养模式下中医成才的平均时间为十七余年,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虽然各高等院校在中医药学术传承模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与改革,但是传承的大多仅仅局限于导师的临床经验,尚未形成基于传承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这就要求用多元化的方式,丰富中医学术传承模式,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

  在传承的内容上,各中医高等院校在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及拓展。传统的师承教育在传承过程中受继承者的知识水平、领悟程度、个人能力的限制,有的学术传承只是单纯的现象表述和经验总结,没有将学术经验上升到学术思想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认识,使中医学术思想的内涵、外延无法得到全面正确的把握。因此,传承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临床经验,应该以学术理论为核心,围绕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形成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群”,使中医学术思想的整体风貌得以全面展现。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是培养中医传承人才的基本保障。目前多通过理论水平的考试、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考核、用人单位的反馈等途径进行评价,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考核标准。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考核评价标准,健全可靠、准确、及时的教学质量反馈和改进系统,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是传承模式能够真正符合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

  人才培养是中医学术传承与事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山东中医药大学以培养中医传承能力为主线,构建基于情感内省的一贯式、多维度中医传承能力的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情怀,在培养中使学生认识中医、领悟中医、体验中医、热爱中医,从而树立学习中医的信念、信心,将中医作为终身事业,并将传承培养贯穿于中医人才培养的每个阶段。

  做好中医药的传承工作,重在落实,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融化在血液中,才能够使中医血脉代代相承,才能发挥中医药的巨大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民众。(王瑾)

(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