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

贵州吹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时间:2019-12-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11月22日是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挂牌一周年的纪念日。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首工作成绩,用数据说话,吹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冲锋号,中医药事业产业迎来蓬勃发展。

  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呈现新局面

  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筑牢中医药医疗服务基础。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省中医院传承创新工程(省级中医院项目2个)和健康扶贫工程(县级中医院项目4个),总投资22亿元,其中中央资金4亿元。全面加强各级中医(民族)医院基础设施建设,4个三级中医医院、19家县级中医医院,6个市级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贵州省中医医院(省苗医医院)建设前期工作启动。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标准中医馆93个,超额完成13个。目前全省16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65个乡镇卫生院、28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613个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在同类机构中的占比分别为80.38%、91.52%、57%和18%。新增129家备案制中医诊所,累计230家。364个基层中医馆完成与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工作。

  修好中医药服务内功。推动区域中医能力整体提升,启动43个贫困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国家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和开展国家级区域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创建,推进5家三甲中医医院抓好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全力推动东西部中医药对口帮扶,目前已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9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0个。启动29家县级中医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第二阶段工作。遵义市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播州区等6家县级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工作有序推进。启动建设第一批14个省级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启动实施60个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特别加强对贫困县支持,对榕江等43个贫困县县级中医医院,平均每个县支持75万元用于重点专科建设。积极推进各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建成国医大师工作室1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4个、全国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2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2个。

  出台方便群众看中医政策。制定《贵州省方便群众看中医进一步改善中医医院服务工作方案》,推广实施一批优化流程、改善服务的措施,切实提升群众看中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医院开通至少3种以上的预约方式,逐步增加网上预约号源比例,力争大多数医院预约诊疗率提高5个百分点,预约时段精准到30分钟之内。

  全力推动东西部中医院对口帮扶。以中医医院“2+3+N”专科建设(治未病科、中医康复科,3个重点特色专科,急诊急救等其他科室)为重点,督促各地做好64家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目前,已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9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0个。

  传承和弘扬大医精诚精神。诠释大医精诚,树立医者典范,推动全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启动第四届“贵州省名中医”评选工作。

  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推动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建设。完成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仙灵骨葆胶囊”标准化建设项目》为期三年的建设任务,并通过国家初步验收。

  协调支持重点新药立项。积极协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贵州省制药企业给予科研支持帮助,推荐百灵制药集团的医院院内制剂“糖宁通络胶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

  支持科研立项。完善科研课题评审程序,进一步扩大省中医药管理局管理科研课题的覆盖面和精准性,2019年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科研课题立项107项,资助金额共计55万元。

  全力推进中医资源普查工作。第四次全国中医资源普查已完成兴仁等13个县的中药资源调查及与中药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调查的外延调查工作,完成清镇等49个县(市、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3663万元经费的招标工作。

  中医药人才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强

  培育传承人才。大力推进培养中医药名医传承人才工作,启动180名中医名医传承人培养。

  优化人才梯队和层次结构。举办全省中医医院院长高级管理培训班,共培训243人。组织496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587名进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培养全科专业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310名(本科810人、专科500人),培训“5+3”全科医生510名,“3+2”助理全科医生234名,招录2228名规培学员。积极推进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共有近3000名考生进入省级资格审核程序。

  持续实施中医药人才提升工程。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及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着力推进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中医护理骨干人才、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等培训工作,共计146人次。

  中医药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

  全面提高中医药健康素养。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主题活动,深入深度贫困县开展活动,加强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提升民众健康素养,数十万人受益。

  营造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下发《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药法实施两周年宣传活动的通知》,全省各地通过举办健康讲座、义诊活动,印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形成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中国中医药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众号、健康报、贵州日报、新华网贵州频道等主流媒体报道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消息48条。

  对外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与法国法中协会/法国中医中药理事会签署中医药国际合作框架协议,与澳大利亚中医学会签署中医药国际合作战略框架。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西医学中心取得合作联系,计划2020年10月组织中医行业管理人员前往培训。

  争取国家对外合作项目支持。贵州中医药大学“东盟国家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传播示范研究”获得2019年度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立项支持,并签署了《2019年度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管理责任承诺书》。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培育中医药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中医药服务商品化进程,配合商务厅做好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申报工作,全省共申报3家基地。

  与四川省开展战略合作。两省签署中医药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在省际开创中医药优势互补创新模式,实现中医药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中医药更好更快发展。

  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

  全力推动《贵州省发展中医药条例》修订。组织开展立法调研,组建由国医大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医药高等院校、三甲中医医院、民族医药学会、律师、中医药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小组。按照传承、创新和发展的总基调,结合立法调研存在的问题,围绕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少数民族医药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内容进行研究、论证,增强立法修订的专业性、科学性。

  建章立制促进管理规范化。出台《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管理办法等六项规定》等18个规则和制度,规范工作和行为,着力推动完善中医药制度体系并提高中医药系统的治理能力。

  中医药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打造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发动机

  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全面推动大数据与中医药(大健康)事业深度融合,牵头在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举办首届“互联网+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推动贵州百灵、贵州广电等单位共同出资10000万元,组建成立贵州省中药材电商交易平台。

  积极探索“互联网+中医药”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加快构建“上联农户、下达终端、线上交易、场厂对接、就地仓储、快捷配送、省际互动”的中药材电子交易网络,贵州省中药材电商交易平台建设将全面推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中药材民族药从良种培育、种植、采收、收购、入库、饮片加工、检验、存储、包装、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数据汇聚、交换和共享,实现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态势感知。

  培育中医药产业扶贫内生动力

  全面推进“定制药园”建设。贵州省两家省级中医医院已在贫困地区设立了太子参、钩藤、黄精、天麻等中药材“定制药园”3.8万亩,并积极推动建设10万亩。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帮助下,争取协调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以及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参与“定制药园”建设工作。省中医药管理局会同11个省直有关部门制定印发《贵州省全面推进“定制药园”建设工作方案》,近期,将给首批“定制药园”基地授牌。通过“定制药园”建设,切实有效地建立了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省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搭建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个、旅游示范企业(基地)8个、中医药康养产业示范单位11家。全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领域共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和机构共75个,推动融合项目700万。

  落实大健康产业行动。会同省质监局、省扶贫办等单位加快推进白芨等63个中药材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的制定,并推动团体技术标准的发布。鼓励中药(民族药)企业加强新药开发和研究,加强对中医组方和中药剂型的创新,研制出便于服用,携带方便的特色中药制剂。

  推动提升中药材种植质量。发挥省中医药管理局行业的引领和专业优势,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和贵州中医药大学,在全省正安、紫云、德江、大方、纳雍、望谟、册亨和施秉等18个贫困县,以及重点中药材产区县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骨干培训工作,累计开展课堂和现场教学360余个课时,培训技术骨干800余人。

  唱响黔药品牌

  黔药走出贵州、走向国际。组织15家单位赴澳门参加二十四届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健康产业展,积极落实澳门特区政府、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和贵州省政府三方“扶贫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

  宣传推介,树立品牌。组织省内38家中药材种养殖企业,携43种道地贵州中药材和123个产品参加全国第七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展会和澳门第二十四届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健康产业展,与北京、浙江等地达成4个品种、2205余吨中药材、1.6亿株中药材种苗交易合同,带回意向金额2300余万元。

  找准差距,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大对中药行业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以创新方式打造核心竞争力,引导和推动贵州154个民族药独家品种的二次开发、市场开拓和品牌培育。(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供稿)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