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2019年全国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学术产业大会汇聚全国12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药企业的代表,聚议探讨“学科交叉·智能+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助力中药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9-12-2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任壮

  我国中药工业自动化生产初具规模,信息化、智能化亟待加快发展。借助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大力推进中药智能制造,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中药智能制造,是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

  11月30日~12月1日在陕西咸阳举办的2019年全国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学术产业大会,以“学科交叉·智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关注中药智能制造模式、技术和标准,以期推动中药产业提质增效发展。

前瞻性与实用性并举

  “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于美梅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企业发展水平极度不均衡。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亟待补强。

  于美梅分析了不同国家智能制造的目标和要求,如美国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实现真正的工厂智能化;德国工业4.0战略重在“整合”,发挥德国在制造体系中所积累的知识资产集成最佳的设备和生产系统解决方案;而日本更关注的是人机协同,主要精力集中于产品的网络化和人工智能应用,识别用户诉求,注重的是创造新价值产品。

  她认为,我国的智能制造发展必须符合工业发展实际,既应具有前瞻性,也应具有实用性。要充分考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全球前沿技术对制造业带来的影响,特别要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使制造业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制造。同时,也要针对当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完成数字化管理,在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等方面进行“补课”。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

  于美梅表示,目前我国实施并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新模式专项,涉及多个产业领域,均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在中药工业智能制造领域,试点示范中药企业在中药材输送与分配系统、中药材仓储系统、中药提取数字化车间等方面进展良好,实现了产品配方管理,生产环节精准控制,质量实时管控,物料信息的绑定、跟踪、反馈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数据显示,试点示范企业生产效率提高128%,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5%,运行成本降低20%,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5%,产品转移率提高20%,污染物排放减少2%。

  “当前的任务重点是大量企业的自动化改造,数字化改造。”于美梅指出,要重视中药生产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以技术改造为抓手,开展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须继续重视企业的发展基础,包括精益生产、质量、劳动生产率等,必须有明确的经济目标,不盲目追求“高大上”,要重视投资回报。分批分阶段,一步一步提高。

抓住关键突破发展瓶颈

  我国现有中药制药企业2000多家、制药装备企业1000多家。制药生产设备有3000多种,包括拣选、粉碎提取、分离、浓缩、干燥、成型、灭菌、包装等种类。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教授韩九强认为,中药制药行业发展面临三大瓶颈:一是“三低”问题,工艺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中药材利用率低;二是“三高”问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高;三是适宜设备问题,一些工艺和设备不适宜中药生产制造。

  韩九强介绍:“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提出的中药智造十年行动计划,要整体推动中药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借助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大力推进中药智能制造,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中药智能制造。重点任务是中药智造示范、车间集成标准以及智能人才培养。也就是说需要抓好中药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工厂的工程示范,制订中药智造车间集成标准和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并创建中药智造人才培养专业。”

  韩九强指出,工业化是不断解放人力的进程,在机器设备转型升级过程中解放了人的“体力、手力、讲力、听力、视力、嗅力、记忆力”等,而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解放的是人的“心力”。转型升级关键还在于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如通过中药提取浓缩的工艺流程分析,在中药制造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技术、智能制造设备标准化升级技术、智造生产线测控系统模式架构等重点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促进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中药工业占我国生物医药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中药生产会产生中药材非药用部位每年约1亿吨,形成工业固废物也过1亿吨。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厫教授指出,提质增效是国家实施中药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中药材生产必将由重规模求数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重质量求效益的发展方向,产业竞争将从单纯产品质量竞争升级到全产业链质量管控的竞争。中药资源产业由粗放低效的线性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循环利用不同于综合利用。段金厫说,综合利用基本原则是废弃物及副产品的资源化,以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模式为主。而循环利用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侧重于资源节约、绿色发展。中药生产呼唤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

  关于中药材生产过程非药用部位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段金厫表示,要建立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基础,通过价值发现,创建模式方法,生产药用、食用、饲用、能源用、肥用等资源性产品。还要创建技术体系,包括适宜于非药用部位资源性成分富集纯化的高效低耗技术,适宜于高含水药渣热裂解转化的成套技术装备,适宜于多类型抗性物质的高抗逆性高产菌株及工程菌,适宜于各类型材料梨花性质的物理转化绿色加工技术。

  此次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陕西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中药配方颗粒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8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同仁堂、天士力集团、扬子江药业等40余家制药和设备智造企业代表参会。大会报告关注中药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交流中药智慧制造思路、研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和模式。(任壮)

  (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