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时间:2020-01-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易凌炜

  健康扶贫工作事关贫困人口健康福祉,发挥中医药在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必须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方针贯彻始终,强化贫困人口“治未病”理念、完善中医医保和救助政策、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让更多的贫困人口享受到“便捷、有效、实惠、低廉”的中医药服务。

强化贫困人口“治未病”理念

  推进健康扶贫首先要解决“未病先防”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方面的主导作用,要将健康扶贫融入健康细胞示范创建,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系列健康创建活动。要将健康扶贫融入社会健康教育大讲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健康养生大讲堂,从健康养生的角度全面剖析“中医治未病”新理念,悉心讲解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养生预防知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服务,在参与中接受中医药防病、康复新知识,在参与中筑牢“治未病”新理念。

完善中医医保和救助政策

  推进健康扶贫的关键是要解决“看得起病”的问题,而中医药最有效的是对重大疾病治疗具有较好的协同性。这就要求完善中医医保和救助政策,让更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各类重大疾病的治疗、康复全过程。要创新中医药补偿与新农合筹资同步增长机制,将提供中医药服务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要创新中医药诊疗价格与公立医院医疗价格同步调整机制,对中医药技术和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和量化,实现中医诊疗、康复等医疗服务价格同步调整,最大限度减少贫困群众负担。要创新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适当提高中医服务尤其是非药物治疗等项目价格,将符合规定的中医诊疗项目、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着力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

  健康扶贫的根本是要解决“看得好病”的问题,这就要求重视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一要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培训战略,采取政府资助、个人自愿、定向选择的模式,在高等医科院校和省级中医院建设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有计划地为各地培训中医药人员。二要建立引导人才流向基层的倾斜政策,推进县域内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管村用;每年选拔一批乡镇卫生院优秀骨干医师进行重点培养;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每年扶持一批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三要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医务人员参加中医技术骨干培训班、中医在职学历教育、师承教育等形式,培养骨干力量,不断提高中医药人员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为中医药推进健康扶贫提供人才基础。四要创新中医药服务方式,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融入健康养老服务。组建“中医天使健康服务团队”定时定点深入帮扶村卫生室坐诊,为辖区内居民提供热敏灸知识讲座、指导居民使用热敏灸、发放热敏灸宣传折页、培育热敏灸志愿服务队、入户了解居民中医药使用的知晓情况、免费提供身体健康检查等活动。五要加快中医医院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让贫困家庭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二级以上医院专家中医药诊疗服务。

着力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健康扶贫的目的是解决“防止返贫”的问题,而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巩固扶贫成果的根本手段,是贫困地区持续的根基,是贫困精准脱贫的依托,也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用发展的思维,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农村贫困家庭真脱贫、不返贫。

  首先要出台扶持政策。明确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财政补助政策,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一年生中药材、多年生中药材补助资金,按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给予补助。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采取并购、控股、注资等方式实行资产重组和战略整合,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企业。鼓励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依托其企业优势资源,从事林下经济的发展,发展一批以中药材种植为特色的林下经济产品。

  其次要明确发展规划。根据家庭发展环境适宜性、家庭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家庭发展水平,统筹考虑现有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潜力,勾勒出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确定中药材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适宜的各项指标,制定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鼓励中药产生企业参与因地制宜地选择“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推动中药材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再次要培育发展创新。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优势,鼓励中药新产品入驻电商平台进行网上批发销售,面向全国市场推广中药产品。积极扶持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公共平台建设,依托医药产业基地及公共平台招引有生产批文的药品进入基地生产,带动制药产业发展。大力加快医药产业园建设,发展中药及植物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形成一批强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鼓励和支持企业与林科院、中医药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进行战略合作,围绕中药材标准种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中医药基地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全方位战略融合。支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传承发展中药炮制技术,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创新发展中药新型饮片。

  最后要发展健康旅游。按照《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融中医医疗保健、中医康复、中医养生、中医照护等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鼓励社会资本建立以中医药健康养生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支持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中医药观光、文化体验、特色医疗、养生体验、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品,打造集“医、康、养、研、孵化”于一体的医疗产业生态集群,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易凌炜 江西省新余市卫生健康委)

(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