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上任不到一个月,勇挑重担战疫情——

孙国兵:急诊科医护团队的“主心骨”

时间:2020-02-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应述辉

  “非常时期,请跟我保持距离,我刚刚接诊了一位发热病人。咱们不握手,只抱拳。”见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孙国兵,没等我先开口,孙主任先笑着“立规矩”。即使戴着双层口罩,他果断而坚毅的声音里仍传递出温暖和力量。

  在抗疫一线连续作战多日没有回家,但42岁的孙国兵看起来依然精神抖擞。

  疫情就是命令

  2019年12月底,孙国兵被医院调到急诊科当主任。上任不到一个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孙国兵义无反顾,勇挑重担,成为急诊科医护团队阻击疫情的“主心骨”。

  1月12日下午3点左右,一名62岁男性患者,被儿子用电动车由武汉另一家大型医院转诊来到医院急诊科门口,由于严重缺氧,刚到急诊科,患者就无力瘫卧在门口候诊椅上。

  孙国兵立即迎上前,用随身携带的指脉氧仪测指脉氧只有72%,严重氧合不足。他迅速召集人把患者抬到抢救室抢救床上。经过近10个小时的积极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此时已是凌晨1点。孙国兵脱下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已是汗流浃背,由于戴着口罩眼罩及防护面具,脸和手上都勒出了深痕。

  在院党委统一部署下,医院其他科室陆续派出团队骨干医生支援急诊科。他们迅速到岗,在孙国兵带领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优化患者就医流程,包括急诊挂号、测体温、分诊、问诊、病历书写、开具医嘱、输液等,力争患者排队就医控制在半小时内。

  院党委书记邱海芳,院长安长青,副院长夏文广、王桂平、凌瑞杰及纪委书记强宏纷纷亲临一线,统筹安排急诊科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普通病人的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等工作,鼓励慰问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给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加油鼓劲。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部队”,从1月份到现在,共接诊发热、疑似新冠肺炎患者1558人次,急诊危重留观患者206人次,日急诊接诊量平均400人次,均远超日常工作负荷。

  党员就是旗帜

  抗疫一个多月来,孙国兵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以院为家,持续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说,作为一名党员,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人们经常看见,他在夜间为患者答疑解惑,不管白天黑夜、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转运危重患者。

  在孙国兵的带领和感召下,急诊科医护团队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发挥“最能吃苦、最能战斗、最能奉献”的党员精神,克难而上。不少医生和护士春节不休假,接到疫情命令第一时间从外地克服重重困难,赶回医院上班,迅速投入到抗疫战斗中。

  一天上午,孙国兵接诊到一例60岁左右男性肺炎患者。患者精神及饮食尚好,仅有低热乏力症状,但是情绪激动,有着焦虑担忧、愤怒不安等负面情绪,吵嚷着要求快打针输液。孙国兵耐心地向他解释目前该病没有特效药物,轻症患者建议严格隔离,结合口服药物治疗,但该患者不依不饶。

  原来,他老伴在武汉另一家医院看病,从早上7点开始排队挂号、看医生、领药输液,直到下午5点才结束,在医院里持续待了近12个小时。几天后,他的老伴由于病情逐渐加重,还是不幸去世了。孙国兵得知后,眼含热泪,痛心不已。他跟老人解释,全武汉市床位都非常紧张,老人当时症状轻,建议他回家隔离治疗——在医院待的时间越长越容易交叉感染,耗体力和精神,如果休息、营养跟不上,只会加重病情。

  老人听了孙国兵的解释,终于放下心结,说幸亏遇到孙国兵这样能耐心解释的医生。后来接受了孙国兵的建议,严格居家隔离,口服药物治疗,目前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不能少了中医药

  孙国兵西医出身,是“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他平时在临床上坚持中西医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根据病情及疫情不断更新优化急诊科的治疗方案和流程,依据国家给出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中的方子加减治疗患者,急诊门诊和留观患者服用后发热、胸闷、喘气、乏力、纳差等症状显著改善。

  在同事眼中,孙国兵不仅是一位好主任,还是一枚“暖男”。正月初六,孙国兵趁着下夜班的时间骑车赶回家,自己下厨炖了一大锅鸡汤,又做了一盆鸡蛋炒饭,骑上电动车快马加鞭送到医护人员住的酒店,让一直吃盒饭的同事们惊喜不已。

  由于工作高度繁忙而紧张,科内有3名护士累倒了,孙国兵立即建立微信“急诊加油群”,每天询问病情、精神饮食起居,给予药物调整及精神鼓励。为避免大家在病休期间寂寞无聊,孙国兵在群内每天下达“任务”,包括当天打太极拳等,都有安排,希望他们尽早康复,尽快回到战斗岗位。(通讯员 应述辉)

(D)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