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中西医结合”“坚持中西药并用”精神,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充分的贯彻和展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力量汇聚、智慧交融,确保了疫情防控效果最好,临床救治疗效最佳,成为抗“疫”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

中西医结合:最优化的抗疫中国方案

时间:2020-03-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黄蓓

  编者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和大考,中医人临危不惧、迎难而上,与西医携手,广泛深入参与到诊疗的全过程中,成为此次抗击疫情的一大特色,显示出中西医协同这一新医学模式的活力和生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建立有效机制,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从“非典”、甲型H1N1流感,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西医结合在屡次战“疫”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不断说明,中西医学的力量汇聚和深层互通已经成为21世纪推进世界医学境界提升和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陈明在为患者诊治。

  3月25日,被按下暂停键的湖北开始重启。

  从2019年12月8日武汉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发病,到3月23日宣告“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中国只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

  中国经验是什么?答案可以列出一条长长的单子。强有力的统筹部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思路的确定、方舱医院的建设……在这一长串的答案中,中西医结合救治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一条。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危机和大考,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疗体系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独特作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成为我国抗击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的亮点,这一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弥足珍贵的经验 必须坚持中西医结合

  当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人们经常会从过去的经验中寻找答案。这次新冠疫情也不例外。

  同样是冠状病毒感染、同样在冬季流行暴发,新冠肺炎与17年前的“非典”有诸多相似,“非典”时期防控经验就显得弥足珍贵,在诸多经验中,中西医结合救治就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2003年2月开始,广东进入“非典”发病高峰期,随后向全国蔓延。同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中医内容只有短短一句:“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治疗原则为: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指导群众预防和医生有效治疗“非典”。

  但在那时,中医药尚未充分参与到对“非典”的治疗。直到广东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尝试和经验,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2003年5月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的吴仪与在京与知名中医药专家进行座谈,肯定了中医药在“非典”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以此为转折点,同年5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修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中医药治疗方案》发布,各地中医药救治“非典”有了更明确的指导。

  据不完全统计,内地“非典”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占58.3%,取得了明显疗效。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中医药治疗‘非典’是安全的,具有潜在的效益”。

  与17年前相比,应对这次疫情,中医药介入的时机更早,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中医药与西医药协同互补,在抗击疫情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是目前疫情防控救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保证。

  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 和新冠肺炎病毒抢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部署和调研中多次提及中西医结合,这一指示精神,也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充分的贯彻和展现。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就强调,“要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要求,“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加强中西医结合”;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要“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中西医结合,正成为防控新冠肺炎总体战的主旋律。

  1月21日,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抵达武汉,为确诊患者分类会诊,紧急讨论病因、病情发展和中医治疗方案。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相关内容。1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的第二批高级别中医专家组抵达武汉,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救治。与此同时,两支国家中医医疗队迅速完成集结,分别于1月25日和1月27日出发奔赴武汉,支援一线救治工作。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也相继开拔,陆续抵达武汉,中西医两支力量在荆楚大地汇聚,打响了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人员到位后,如何参与救治,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这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机制来发动这台中西医结合引擎。

  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建立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提升医务人员中西医结合救治能力,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

  2月12日,两部门再次联合印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的通知》,细化工作部署,特别强调要“推动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中西医共同参与、全程协作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使中医药深度介入传染病防控和临床救治”“各传染病救治机构要按要求,把中医药参与诊疗方案制定、联合查房、多学科会诊、病例讨论纳入医院管理制度”,为各地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详细的行动指南,为中医药全程、高效、深度参与救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湖北、河南、贵州等地纷纷印发通知,要求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加强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并提出针对性举措。

  在疫情风暴中心,武汉新冠肺炎指挥部医疗救助组下发通知:2月3日24时前,武汉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确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药。由政府签发文件大面积发放中药救治病人,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与此同时,各地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成果,也被吸纳用于细化实化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措施,不断丰富完善这一中西医协同的救治体系。

  汇聚中西医力量 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

  “从全国调来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约占援鄂医护人员总数的13%,其中有院士3人,数百名专家。这次中医药援助队伍规模之大、力量之强,前所未有。”在3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介绍了中医药援鄂队伍的数据。

  进驻武汉后,一支支中医小分队不可避免地要与西医团队混编,合作开展治疗工作。但中西医治疗理念上的差异、中药药品的不足,是很多中医医护人员刚到湖北时面临的难题。战“疫”初期,中医与西医互相不理解,甚至中医药遭排斥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扈晓宇分享了他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一段经历。

  “在早期的时候,我们和西医还是有一些隔阂。”扈晓宇说,刚开始合作的时候,一些西医比较排斥中医,甚至和患者说中药伤肝,让患者不要服用中药。

  但中医药用确切的疗效改变了西医的看法。当时,扈晓宇所在的病区有两层楼,有中医参与救治的那层楼患者大多恢复比较理想,而没有的那层患者精神状态普遍不是很好,甚至有些患者的呼吸困难在一天天加重。

  “赶紧给他开中药!”亲眼见证疗效后,这些曾经固执的西医也开始对中医药“路转粉”。西医每天把需要开中药的病人诊断治疗情况发到微信群里,中医迅速对接,进入病房后通过四诊合参能够很快开出中药处方。

  中西医的顺畅合作也让这个病区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个疗程后,我们评估患者胸部CT的改善,改善率达到79.6%,危重症转为轻症的转换率达到80%,对发热、咳嗽、消化道症状的缓解率分别高达96%、93.8%和95.6%。”扈晓宇说。

  同样的故事,也在北京援鄂医疗队队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陈明身上上演。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没有中医科,更没有中药房,作为北京援鄂医疗队中仅有的两名中医师,我和陈腾飞刚来的时候有些不适应。”陈明刚到武汉时,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但他坚持为每位患者记录舌诊、脉诊信息,观察病情变化,他深知,中医药一定会派上用场。

  一次重症患者的抢救经历,印证了他的想法。

  “当时抢救的患者是一名65岁女性,血氧饱和度只有75%,呼吸衰竭,意识淡漠。我们先给她吸氧、解痉、补液、退热等一系列对症治疗,但患者血氧饱和度还是上不去。”陈明查看患者最新肺部CT,发现多发胸膜下磨玻璃影改变,立即改为经鼻高流量给氧,尝试小剂量激素治疗。同时,陈明反复辨证,发现患者脉细数、舌红苔黄,是气阴两虚、脏腑有热的证候,结合患者症状,立刻给予静点益气养阴、复脉固脱和清热凉血、开窍醒脑的中药注射剂治疗。经过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2个小时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逐步恢复到了95%,意识逐渐清醒了,病情趋于平稳。

  中医药的疗效,也让各地医疗队和当地的西医更加信任中医药。“对于危重症或重症患者,西医诊治效果不好时,病区主任会主动找我们看看,调整治疗方案。武汉协和医院本部中医科主任陈瑞团队,也会进入隔离病区看病人的舌苔和脉象,辨证施治应用中药汤剂。遇到特别棘手的病例,我们还会联系我们医院刘清泉院长前来会诊。”陈明告诉记者。

  短短2个月的时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中医药参与率提升到了95%,其中北京援鄂医疗队管理的病人中医药治疗率达到100%。这里的变化正是武汉很多定点救治医院的缩影。数据显示,在湖北地区,中医药的参与率已经达到91.05%。

  “中医和西医治疗模式上有明显不同,从西医来看,多数化学药物是单靶点的,而中医和中药更多是多靶点的,像团队作战。”作为西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对中医药疗效给予高度评价,“中医药作为新冠肺炎治疗的多靶点治疗手段,与目前的传统治疗相结合,一定能够挽救更多的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生命。”

  “中医在治疗重症患者时,也同样充分利用可用的一切现代医学技术和西医治疗方法。”刘清泉表示,“西医的生命支持技术比如说呼吸机的使用、血滤、ECMO和水电解质紊乱等的支持技术,是危重症支持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中医西医在武汉战场上各尽其能、各显优势,秉持着治病救人的初心,通力合作救治患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药物治疗方面,在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磷酸氯喹频频登上媒体头条的同时,来自中药的好消息也频频传来。目前已筛选出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全过程参与 从预防到康复不落下一个环节

  “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了才看。”1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发出了呼吁中医药早介入的强烈信号。

  两个多月的实践证明,钟南山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中西医结合在疫情防控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不俗的表现,贯穿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

  在预防关口,中医药早期干预能显著降低新冠肺炎疑似病人转为确诊病例的概率。在湖北武汉,通过给发热、留观、疑似、密接人群发放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打下了阻止疫情蔓延的基础。数据显示,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武昌区,1月28日疑似病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比例高达90%以上。2月2日,当地开始实行隔离点集中中医药干预,到2月6日,这个确诊率就下降到30%多,到3月5日,这一数据降到了3%。中医药早期干预的效果一目了然。

  在治疗阶段,无论是轻型、普通型还是重症病例,中医药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使患者尽快退热,改善咳嗽、气短胸闷、喘憋症状,阻止轻症转向重症或危重症的转变,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陈明告诉记者。

  在湖北、在武汉重点地区,已经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方舱医院中医师驻点巡诊制度和隔离点巡诊制度,方舱医院、隔离点建到哪里,中药就配送到哪里,中医药治疗就跟进到哪里。以收治轻型、普通型患者的江夏方舱医院为例,通过采取汤剂、口服中成药、按摩、刮痧、贴敷等中医药治疗手段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564名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这一治疗经验向别的方舱医院推广后,各个方舱的转重率基本上都维持在2%~5%左右。

  “重症患者救治是重中之重,中西医结合是降低病死率的核心。”据张伯礼介绍,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医药在减少肺的渗出、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稳定血氧饱和度、减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面都具有作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以及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需要借助呼吸支持甚至是有创机械通气。此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干预,可以在稳定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呼吸、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而在患者的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样不可或缺。武汉多家康复驿站和湖北省中医院康复门诊的实践证明,中医药除了能有效调理恢复期患者乏力、纳差、心慌、气短、失眠、抑郁等等症状外,对一些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恢复也有效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王融冰表示,对于少数的危重病人、重病人出现肺功能受损或者肺纤维化,应该让这些患者尽早的得到中医的辨证施治,同时配合康复方法的训练,尽量减少损伤。

  如今,各地援鄂医疗队已经分批撤离湖北,武汉战“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回顾这次疫情救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认为,应加快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疗体系,提高中西医结合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组成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中,应建立中西医统一领导、互学互鉴、协助配合、协调一致的运行机制,明确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专家全程参与救治方案研究。在部署应急治疗救援任务时,要将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及时纳入,为中医药实施科学救治提供硬件保障。”徐安龙说。(黄蓓)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