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河南)在江夏方舱医院连续奋战26个日夜,做到了患者零转重症、零死亡、零事故、零投诉,医务人员零感染,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豫”战愈出彩的河南中医人

时间:2020-04-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黄蓓 陈琳君 刘旸

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河南)部分成员在商讨治疗方案。

3月17日晚8点,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河南)队员搭乘的复兴号列车,驶入郑州火车站10站台。68名队员胜利完成援助武汉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返回家乡。

这68名医疗队员分别来自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三附属医院。自2月14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正式开舱至3月10日休舱,这支队伍在方舱医院奋战了26天,共收治106名确诊的轻型、普通型患者,其中出院59人,转院47人(非重症转院),做到了零转重症、零死亡、零事故、零投诉,医务人员零感染,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我们带回来许多典型患者病例和治疗数据,准备返豫后进行下一步的科研。”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河南)领队,河南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郑福增表示,返豫后的医疗队队员们根据统一部署,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休整,争取以最佳的状态回归本职工作,继续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目标武汉,出发!

疫情就是命令,疫区就是战场。1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中医处组建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河南)。

“我请战去武汉!”“我申请去前线!”通知发出后,河南省各中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踊跃报名,纷纷写下请战书,援鄂队伍迅速集结待命,只等一声令下。

2月10日,医疗队乘坐高铁抵鄂,当晚就组织开展了入舱前的各项院感防护培训、建章立制、组织物资等准备工作。2月12日,医疗队正式进驻江夏方舱医院,负责豫二病区。

入舱后,这支医疗队立刻完善了病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专家带组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护理梯队式排班制度、护理组长负责制度等;主持设计了方舱医院感控方案及三区两通道,特别设立24小时值班制的感控监督岗,以适应方舱特殊工作形态,保障病区医护人员诊疗活动安全有序规范进行。

此后,医疗队承担起病区86张床位的医疗救治及科研工作。他们在方舱医院连续奋战26天,共收治106名确诊的轻型、普通型患者。同时,医疗队还建立了出院患者随访微信群,关心并监测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及转归,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治疗。

中西医结合是制胜法宝

与武汉市其他方舱医院相比,江夏方舱医院略显特殊。这里是唯一由中医医疗团队整建制接管的方舱医院。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三甲医院的209名医护人员,组成国家中医医疗队驻扎此处。五省(市)医疗队分管五个病区,在诊疗、检查、感染控制、预防、出入院等方面的管理协调工作,也让中西医结合成为这家方舱医院的亮眼招牌。

“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江夏方舱医院实现了中药汤药全覆盖。”郑福增介绍说,医疗队严格按照国家诊疗方案为每位患者辨证论治,开出汤药。与此同时,医疗队还创新性地在病区开设了移动中药房,提高救治效率。

“针对个体化的情况,我们拟定了方舱协定处方和随时能够加减的颗粒剂。移动中药房工作人员拿到药方后,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可以配制出中药,方便患者冲服,提高救治效率。”郑增福介绍说。

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豫二病区的医护团队也准备了西药,储备了如吸氧、心电监护、生命支持等现代医疗急救设备。

基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从2月14日开始收治患者到休舱,豫二病区收治的106位患者中,没有出现一例从轻症转为重症。

“中医粉”越来越多

“阿姨,您睡眠不好的话,多按按神门穴有助于睡眠!”2月15日,豫二病区里的轻症患者王玲(化名)在病床上辗转难眠,河南省中医院张娟娟为她示范了穴位按压。张娟娟还结合王玲的病情,教她按压双侧足三里、内关穴等穴位,以缓解症状。

这样的穴位按压疗法,吸引了王玲隔壁床患者秦小姐的注意。她走到王玲床前,朝着张娟娟说:“我睡眠也不太好,也教教我怎么按压穴位吧!”

张娟娟介绍说,方舱医院里有越来越多患者,主动向他们咨询穴位按压、耳穴按压、灸疗、经络拍打等中医药特色疗法。通过治疗,患者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中医粉”越来越多。

在广场舞在武汉各家方舱医院走红的同时,江夏方舱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们也开始切磋“武艺”。“适当的运动对提高免疫力有一定作用,也会增强治疗效果。但是,新冠肺炎患者肺部都有病灶,不适合做剧烈运动。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带领大家做一些舒缓的、有中医特色的运动,比如八段锦和太极拳。”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河南)队长、河南省中医院急救创伤中心副主任王丽辉说,有计划地带领患者进行锻炼,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了一定作用。(黄蓓 陈琳君 刘旸)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