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在“武昌模式”中,为隔离人群提供咨询服务的志愿者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在电波的另一头,给焦虑的人们送去防疫知识,并开展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架起了隔离区内外无形的桥梁,陪伴他们度过艰难时刻——

“我仿佛陪着他们从病中痊愈”

时间:2020-04-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黄蓓 杨杰

  “在随访过程中,我听到了悲伤焦虑,听到了彷徨不安,听到了号啕大哭……直到不断有患者向我诉说痊愈的喜悦,对新生活的向往,我仿佛也陪着他们从病中痊愈。”武汉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为隔离人员提供随访咨询服务的志愿者韩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武汉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以“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核心的“武昌模式”,点亮了很多人的希望。

  由于初期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一些发热人员、密切接触人员、疑似人员以及轻症患者被要求居家隔离或定点隔离,等待确诊或住院治疗。2月初,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根据此类人群的特点,提出用中药通治方干预的方案,针对核心病机开出武汉抗疫1号方,免费发放给隔离人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医药数据中心主任刘保延提出采用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方法,让服用1号方的人员通过扫描中药包装上的二维码进入“隔离人群注册登记数据库”,填写病历日记卡,与远程医师志愿者建立联系。志愿者及时向前线反馈隔离人员的用药反应和病情变化,帮助他们舒缓情绪、树立信心,陪伴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光。

  黑暗中的微光

  “老伴病了,走了。现在我也病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志愿者李慧洁拨通一名患者的随访电话时,对方的陈述让她心头一沉。

  在拥有125万常住人口的武昌区,1月29日确诊感染人数已超600余人,密切接触者人数也在成倍增加,潜在感染人数也绝非少数。当时的武汉,医疗资源遭到严重挤兑,社区大量发烧、疑似患者和轻型确诊患者无法入院治疗。对于他们来说,社区发的一包中药,远方志愿者的一句关怀,无异于是黑暗中的微光,点亮了生的希望。

  “有一位在酒店隔离的爷爷,日复一日地琢磨自己肺部的毛玻璃阴影,惶恐无助。”志愿者高峰回忆说,后来,老爷爷腹胀得厉害,隔离点又没有对症的药,心急如焚。高峰在电话中耐心听他诉说,鼓励他勇敢面对疾病,并建议他用生姜泡水缓解腹胀,让他非常感动。

  “我会记住你的号码,好人一生平安。”挂断电话前,老爷爷说。

  “我随访过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接到我电话时,她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志愿者肖广艳服务的第一天,这位老奶奶让她印象深刻。老奶奶当时的症状比较严重,说几个字就会剧烈干咳。她的老伴因新冠肺炎去世,自己也因腿脚不便没法取药而停药多天,十分绝望。肖广艳不停宽慰她,让她建立信心,并及时联系前线工作人员,上报缺药的情况。第二天,社区工作人员给老奶奶送去了中药,老奶奶在电话里十分感激,“有药了有药了,谢谢姑娘,你真好!”

  “我们的心理疏导能让患者尽可能减少焦虑,不让情绪消耗过多的能量,让他们有信心与疾病作斗争。”回顾自己一个多月的随访服务,志愿者毕婕妤如是总结。

  中医药让他们走出绝望

  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对整个疫情的控制至关重要。一些迁延不愈的患者,也在志愿者的积极帮助和协调下得到了有效的中医药治疗。

  志愿者思璎桀就曾碰到过一例。这名52岁的女性确诊患者还有冠心病、反复房颤、心功能不全病史,服用抗病毒药物一段时间后肺部阴影不见吸收,联合服用中药通治方也不见好转,对治疗丧失了信心。

  思璎桀一直通过电话跟进她的治疗情况,为她开解烦恼,并向前线医生汇报。前线医生了解情况后,为她辨证施治,在通治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并停用抗病毒药物。1个月后,患者的肺部炎症开始吸收,但食欲仍未完全恢复,核酸不能转阴。面对患者的焦虑,思璎桀继续为她加油打气,鼓励她配合用药,又过了1个月,患者的核酸终于转阴,顺利治愈出院。

  “这名患者基础疾病较重,感染后心脏负荷较大,如果失治很可能会转为重症,加之患者有纳差导致的营养不良,长期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药的介入让她的症状逐渐缓解,体现了中医药在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下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价值。”思璎桀总结说。

  “我在随访中,还会建议患者用一些非药物疗法来改善症状。”志愿者傅巧瑜告诉记者,对偶发心悸的患者,他会建议按揉内关穴;对睡眠不好的患者建议睡前用温水泡脚并按摩足底;对痰多的患者建议按揉膻中、足三里、丰隆等穴位,往往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还有很多人是在用药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中医药的信任,甚至经历了从“中医黑”到“中医粉”的180度转变。“随访中,有些人要了我的联系方式,通过短信向我咨询关于中医药知识和保健方法,这不仅提高了治疗主动性,也提高了疗效。”志愿者李之豪说。

  志愿者孙咪就在随访中碰到一位铁杆“中医粉”。一位老先生在老伴确诊新冠肺炎后,鼓励她积极面对,第一时间吃上社区发放的中药汤剂。不久后,老伴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老先生十分高兴。每次在孙咪打来随访电话时,老先生都要跟她聊上二三十分钟,讨论中医药的相关问题。

  “不晓得么样感谢你”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也遇到过隔离人员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被“拉黑”的尴尬情况,但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温暖与感动。

  “等武汉康复,我一定要到你工作地方看你。”

  “感谢你对我的关心。无法用言语表达。特别是在人最无助的时候。一生感谢!”

  “好感谢你,一生都记得你的,不晓得么样(武汉方言,意为怎么样)感谢你!”

  很多人添加了志愿者微信,发来这些温暖的文字,汇成一股股暖流,在志愿者们心头涌动。

  截至3月25日,扫描二维码进入App注册登记管理的隔离人员12051人,其中服用1号方的4579人,完成病情日志27884份。参与随访的医生志愿者达690人,累计协助隔离人员4571人,电话沟通3万多次。

  而现在,最让志愿者们开心的,莫过于得知随访患者痊愈的消息。这其中,还有不少人加了志愿者微信,和他们长期保持联系,了解中医健康知识。

  “于隔离人员来说,我们的关心与问候能带给他们战胜疫病的信心;于国家来说,我们的付出虽微小也是一抹亮色,作为中医人,国有难,召必至,战必胜!”志愿者张烨坚定地说。

  李慧洁在结束志愿服务后,也有自己的思考。在她看来,中医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大放异彩,互联网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患者“依赖医生”的问题。“武昌模式”中,前线与远程几名医生通力合作,便可以管理几百位病人,实现医疗资源集约化使,达到“复利”的效果。

  刘保延认为,“武昌模式”是一种针对社区隔离人群,中医药早期、全面介入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的有效模式,而医师志愿者架起的隔离区内外无形的桥梁,筑起了数字化、临床科研一体化抗疫的一道防线。(本报记者 黄蓓 通讯员 杨杰)

(D)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