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用中医擦亮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

时间:2020-06-0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王淑军

  一场新冠疫情让世人再次认识到中医药的宝贵价值和重要作用,也称出了中医药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中沉甸甸的分量。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说的一番话,传递出党中央对中医药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所发挥作用的高度肯定,既让中医药系统备感振奋和自豪,也让每一位中医药人觉出了肩上的使命和责任。

  疫情发生后,面对严峻形势,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央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部署中也推动中医药全程介入。中医药不负众望,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凭借历史上对付瘟疫的丰富经验,迅速拿出有效的方案,与西医药优势互补、并肩战斗,共同炼成了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防控救治方案。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相比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防控成绩单,中国的新冠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之低、治愈率之高,为各国和世人瞩目,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中国所以能取得此一辉煌成就,中西医结合方案显然功不可没。

  而作为“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的中西医结合,也诠释出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这一“中国特色”因为能够弥补西医药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诸多不足,正在全球范围内显示出独到优势和巨大竞争力。

  比如,西医药面对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威胁,往往办法不多;过多依赖医疗设备和快速迭代的专利药物,使费用居高不下,不仅加深着城乡卫生不公平的鸿沟,也使国家和个人医疗负担沉重;基于其还原论特征,更关注对已发病的治疗,预防办法不多,养生更无从谈起等。

  西医药的这些不足,恰是中医药的优势:对西医往往无能为力的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中医凭其辨证论治特征能迅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相比西医过多依赖医疗设备和药物,中医防治的灵活方便能更好解决基层民众的医疗问题,且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对于西医预防保健的欠缺,中医治未病更具有独到优势等。

  中医和西医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医学。生命至重,需要两者互学互鉴、互补短长。此次中国的抗疫实践也再次证明,当前最好的医学或许是中西医互补的医学,而最好的公共卫生体系也当是中西医互补的体系。

  然而,现实离此一理想体系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中医药与西医药相比尚属短板。故而总书记在6月2日的讲话中进一步就如何发挥中医药在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作用明确了任务要求,提出“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中西医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面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与西医药互相补充,擦亮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既是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所需,也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之责,还将是对正遭受挑战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贡献。(本报评论员 王淑军)

(D)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