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健康有保障、产业有扶持、就业有门路,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工作队入驻木垒县大石头乡阿克达拉村后靶向治“贫”,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中医院驻村工作队开出“扶贫方”

时间:2020-06-1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版 作者:边琳 杨涛

  晨光熹微,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大石头乡阿克达拉村里,村民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自从昌吉州中医医院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村民们的日子与以往已经大有不同。驻村工作对从健康、产业、就业上精准施策,靶向攻坚,为当地村民打通脱贫增收的渠道。

“健康方”打牢脱贫基础

  阿克达拉村是从山区搬迁下来的牧民定居新村,多年的游牧生活导致风湿性关节炎和高血压成为牧民的常见病。工作队驻村后,在医院支持下制定了《昌吉州中医医院实施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作方案》,设立大病救助基金50万元,疾病分类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让贫困牧民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以前,一人得大病,全家受拖累。村民阿尼瓦尔汗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只能依靠轮椅代步,没有劳动能力,为了治病家里负债累累。工作队专门为他制定“手术救治+生活救助”的帮扶方案,先后两次带他到昌吉州中医医院实施两侧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还安排骨科大夫与他结对,进行日常护理,帮助康复。如今,阿尼瓦尔汗已能正常行走。

  “工作队帮我看病,为我解决手术费用,还鼓励我开蔬菜店,给妻子联系公益岗工作。现在我们夫妻俩一个月收入有2000多元,我们也能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好。”正在菜店里忙碌的阿尼瓦尔汗脸上写满了幸福。

  驻村以来,工作队联合昌吉州中医医院大病救助共12人,减免手术费用近25万元,为村民办理慢性病补助6万元,义诊村民550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捐赠医疗设备共计3.5万元。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

“产业方”焕发增收活力

  阿克达拉村地处干旱荒漠地带,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靠养殖。工作队和村两委以提高养殖效益为切口,带着村民延伸牛羊养殖产业链,提高养殖收入。

  村民赛力克保力·哈布德力是养殖大户,养殖牛羊多年,由于牛羊肉、牛奶销售不稳定,收入一直不理想。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分析市场行情,鼓励他创办奶制品加工厂,将村里的牛奶集中收储,加工成奶制品。租场地、买设备、招工人、联系订单,在工作队的帮助下,10名贫困户在加工厂就业,月工资2000元,奶制品加工厂日产奶酪、奶疙瘩1500公斤。因为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

  奶制品加工效益好,又反向带动起村里的养殖业。工作队协调县畜牧兽医局引进西门塔尔种牛,建立流动配种站,为全村169户养殖户家的奶牛改良品种。工作队还利用农牧民夜校,为村民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引导村民科学养殖提高效益。

  贫困户达纳别克过去家里只有1头奶牛,通过品种改良,如今已发展到11头。坎加别克·居马德里将自家200只羊出售,购进10头奶牛,专门出售鲜奶;村民库力孜依然·哈力克在奶制品加工厂上班,负责上门收购牛奶,自家还养了5头奶牛……村里的奶制品加工厂就如一剂强心针,让村里的传统养殖焕发了新活力。

“就业方”唱响致富旋律

  男人围着牛羊转,女人围着锅台转,工作队驻村后,发现村里近一半的劳动力赋闲在家。工作队与村两委采取“岗位培训+就业帮扶”的方式,帮助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工作队积极与5家企业沟通、协调,采取先培训后输出的方式,分批向各帮扶企业推送劳动力147名,贫困户加尼别克·哈哈尔曼就是其中一员。“过去,我家只有两头牛,一年下来收入五六千元。现在,我在电厂上班,管吃管住,月工资5000元。”凭借就业走出困境的加尼别克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

  “我也想出去干点啥,但是家里老人、孩子没人照顾。”村里不少妇女都有这样的困扰。“她们走不出去,我们就把厂子请进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李政说。

  经过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协调,占地400平方米的服装加工车间顺利建成。工作队聘请专业技师对村民进行培训,35名妇女就地就业。贫困户吾木提·帕孜依吾拉里心灵手巧,干活利索,每月工资都在2500元以上,家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扶持成立刺绣合作社,引进建筑材料生产加工零售基地……工作队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就业,120余名村民进厂入社,在全村唱响“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主旋律。

  健康有保障、产业有扶持、就业有门路,工作队用实干为村民靶向治“贫”,帮助村民健康脱贫,持续增收,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边琳 杨涛)

(dj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