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

探索以仁和为核心的中医药职业教育路

时间:2020-06-1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周庆强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针对中医药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因中医文化不自信,导致中医专业思维模糊、人文素养偏低、中医医学伦理缺失等问题,大力实施中医药特色文化育人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条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医药特色文化育人之路。

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医药特色文化育人内涵

  学校注重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在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构筑起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医药文化特色,赋予中医药文化育人新的内涵。“仁”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同情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把“仁和”作为学校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就要通过发挥中医药文化育人功能,教育广大师生有爱心、孝心、忠心和信心,倡导健康生活理念,体现“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体现“天人合一”、共生共融的发展理念。

  以“仁和”为核心的中医药特色文化育人将中国传统文化儒教思想重要内容的“仁爱”思想和中医药文化中所体现出的“医乃仁术、致中求和、天人合一”核心价值思想有机结合,从中吸收充分的养料,滋养着学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深厚根基。

  仁心、仁爱体现了一种大众情怀、人本精神,和平、和谐体现了一种价值目标、联接关系。将“仁和”思想作为学校中医药文化育人核心内容,能够体现出中国革命文化中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和价值性,厚植了学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土壤。

  仁,不仅体现在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还体现在对事业的孜孜以求、兢兢业业。和,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体现在人们对事业上的精益求精、自我提高、和谐发展。将“仁和”思想作为学校中医药文化育人核心内容,能够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工匠精神”的时代要求融通到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准了学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时代脉搏。

  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医药特色文化育人是将物质与精神、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的结果,使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效果充分展现,夯实了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

“42671”中医药特色文化育人模式

  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医药特色文化育人模式是以“四位一体”“二元要素”“六项路径”“七个步骤”“ 一条主轴”为特征的“42671”中医药特色文化育人模式。

  “四位一体”的中医药文化育人总格局

  实施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内容的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学校理念文化建设,凝练提升学校精神。学校形成了“励志笃学、厚德济生”的校训,发扬“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校风和“勤学慎思、惟真惟新”的学风,加强校史、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研究,进一步凝练“仁和”大学精神,学校核心文化认同度提升。

  实施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内容的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推进依法治校。坚持以人为本、开放民主、与时俱进原则,形成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章程》为“总纲”的制度体系,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形成促进师生人身自由、服务师生全面发展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实施以“仁和”为核心内容的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形成中医药特色环境文化布局。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布局,形成了中医药植物观赏区、中医药文化普及区、人文景观休闲区、动感时尚运动区、快乐健康生活区等校园文化功能区,优化、命名中医药文化景观。实施中药植物美化绿化校园工程。

  实施“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规范师生行为。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每年定期开展师德建设月、文明礼仪宣传月、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等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处室、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扎实推进节约型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师生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二元要素”的中医药文化育人诊疗“药剂”

  挖掘“中医思维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药效”。通过构建中医思维文化课程模块和中医思维文化体验模块,引导学生在感悟认知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掌握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中医哲学基础,具备取象比类、归纳推演、中和思维、变易思维等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发挥“中医伦理文化”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药效。将中医伦理文化的人文知识模块、传统人文情怀模块、中医医家职业道德模块、现代医学职业道德模块融入到育人体系中,以提升学生哲学与人文知识、中医医德思想、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素养,最大限度发挥“中医伦理文化”在提升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功能。

  “六项路径”的中医药文化育人渠道

  课堂路径。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依托《中医药职业院校中医药文化课程群构建的路径和实践研究》课题,构建中医文化课程群,通过系统开设《中医哲学》《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医药文化课程,重点解决专业素质、人文素养低的问题。

  活动路径。实现第二课堂文化体验功能,依托中医药文化育人相关课题,利用“到梦空间”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以大数据的形式生成文化育人“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重要依据。

  实践路径。发挥第三课堂文化应用功能,依托学校各级各类教学实验实训基地,深入开展大学生中医药文化乡村行、中医药文化伴我行、中医药文化在身边、文化科技三下乡、大学生海岛渔村健康行、红色先锋-医者使命校外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认知和医学技能。

  环境路径。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依托校园地理和自然环境,建设了太极湖、中医药名人雕像群、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等大批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校园景观,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养成医学道德的生动教科书,提升学生文化品位。

  基地路径。依托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等中医药标志性文化育人成果有力平台,充分利用馆藏文化、校史文化、文物古籍、中药标本和药用植物,有效发挥其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教学科研功能,作为学生教育教学实训平台,进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网络路径。依托校内外媒体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中医药文化”的新媒体路径,成功运用文化育人专题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以新媒体无边界、无时限的影响力,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

  “七个步骤”的中医药文化育人方法

  在明确中医药文化“四位一体” “二元要素”“六条路径”下,以整体观、系统化思想为指导,将中医药文化育人通过分解目标、对接路径、实施主体、模式体系、实施方法、保障体系、反馈评估“七个步骤”融入三全育人的全过程。

  “一条主轴”的中医药文化育人品牌

  突出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医药文化育人主题,依托活动平台,引入现代企业文化,丰富文化活动载体,打造以“杏苑讲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具有中医药文化特征、体现“仁和”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医药文化育人品牌。

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医药特色文化育人成效

  中医药文化育人特色彰显。一是实现中医药文化育人功能。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所涵盖的理念、制度、环境、行为四方面建设内容,与中医药文化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普世含灵的仁爱观、以人为本的人本观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了中医药文化特色全方位育人的文化功能。二是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学校注重发挥中医药文化在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企业文化,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努力营造职场氛围。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就感受到企业文化,加深对企业行业的认同,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对于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着眼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中医药文化传承、校园文化建设和中医药人才培养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挖掘,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新的动力和支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中医药人才,满足了社会需要。

  中医药文化育人成效显著。一是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近五年,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医药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施,使20000余名学生受益,极大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在省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荣获一等奖35项,二等奖54项、三等奖43项。学校选手在国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中表现突出,是全国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参赛院校。二是学生就业增量可喜。近五年,学校年均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毕业生医精德诚、德艺双馨,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评价。三是文化育人成果得到肯定。学校中医药文化育人成果《“二元六向七步”中医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工程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文化育人重要平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荣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四是学校事业全面推进。学校中医药文化特色育人工作全面提高了学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汇聚起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周庆强)

(dj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