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新冠肺炎中医该如何命名

时间:2020-07-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高振 董竞成

  中医学对疾病的传统命名法包括病因命名、病位命名、病机命名等,但主要仍是以症状命名为主。而对于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则将之称为外感热病、温病、瘟疫或疫疠。疫疠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的特点。但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家逐渐认识到明确诊断、细化诊断的重要性,也即疾病分类反映了医家对疾病的认识。

“疫”不能构成完整的疾病诊断

  从疾病分类的层级结构可获知,医家在认识疾病时须将疾病从较大的类别当中归入较小的类别。虽然从表面看,粗轮廓的分类包含似乎包含内容更多,但实际情况却是小分类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体现诊疗水平。类似“上古之时,不知鼠疫是由鼠之毒菌所感,故无鼠疫之名。遇有此症,统称为伤寒”(李健颐《鼠疫之研究》)的病名处理已难以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具体来说,“疫”作为中医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其本身并不能构成完整的疾病诊断,需要一个明确的定语来界定,如近代中医最早确立的鼠疫病名(中国第一本中医防治鼠疫的专著为1891年刊行的《治鼠疫法》)。再如对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虽然陆渊雷、施今墨等提出中医也可直接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但响应者寥寥,最后将之命名为“疫痉”。当然,霍乱在中医命名之初,一般用来指以吐泻、挥霍撩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含义较为宽泛。但随着西方医学的涌入和中医学本身认识的加深,逐渐将其原本概念隐去,而专指感受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诊断的临床价值明显高于概念模糊之时。

应加快中医诊断学体系的建立

  在当前中西医结合背景下,中医对新发传染病的命名需要从传统的模糊概念走向清晰界定,要么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或转归将“疫”进行基于中医术语的界定;要么借用中医原有的与本病相关的名词概念,舍弃过于宽泛的部分,进行重新定义以更符合新发传染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要么借用明确的病原进行中西医间的通用命名。具体来说,对于新发复杂性传染性疾病,在现代医学病因明确的前提下,作为中医的病名与证候分型命名的目的应该有所区分,疾病的中医病名应具有传承性、排他性、概括性和稳定性,其要以中医固有语言反映传染病贯穿始终的内容。由于历史原因,古代中医病名和现代医学病名虽具有相通性,甚至有些病名的用词也一致,但其内涵却不尽一致,这里面反映的是宏观症状与机体内在病理机制的复杂表现关系。那么,对于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来说,在其病原特征相对明确的前提下,中医病名和现代医学病名的内涵应具有一致性。即哪怕都是临床诊断的患者,也应区分为病原体检测阳性和阴性分别进行中医药的治疗和观察。如有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阳性组与阴性组除呼吸困难症状外,其余临床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根据宏观症状无法辨识核酸检测阳性与阴性,那么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就需要借助该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治疗。

  当然,对于中医辨证治疗的依据——症状大体相似的疾病,在辨证处方时就要用到中药现代化和中医证候客观化的研究成果。这是进行中医基础研究意义的体现之一。即应加快中医诊断学体系的建立,在中医经典诊断学的基础上,增加中医实践诊断学和中医实验诊断学两部分。其中,中医实践诊断学,即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没有被纳入主流中医诊断范畴,用中医理论甚至无法解释的部分,如新冠肺炎患者中存在的不同持续时间的嗅觉减退症状;中医实验诊断学,即借用目前中医证候基础研究的成果,用以辅助中医疾病和证候诊断,并以之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

“疫疠”一词涵盖新冠肺炎特点

  实际上,有些传染病的中医命名甚至可能并不具备直接指导具体的临床处方用药的功能,但中医证型的命名应具有病性、病位、病势等的阶段自明性,即中医学证候名称应该要能不同程度地揭示疾病某一阶段的病位、病性、病势等内容,必须是直接为临床具体的处方用药服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特点,中医将之归属于“疫”病范畴,“疫”即指具有剧烈流行性、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主要在肺、脾、胃三脏。其基本病机为湿、热、毒、瘀,可兼有虚、燥、寒;病性证素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湿、热、疫、毒、寒。目前该病的中医命名有“寒湿疫”“湿热疫”“湿毒疫”“湿瘟”“冬瘟”和“木疫”“寒疫”等不一而足,但也有学者针对这些命名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些命名只体现了该病某部分或某阶段的特点,没有概括全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本病中医病机较为复杂且存在病理演变过程,其次是模糊了中医病名与中医证候命名的依据和作用。目前的中医报道基本上是沿用现代医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命名,但正如杨宗凯为《疫痉家庭自疗集》作序所云:“吾知此书一出,中医界对脑膜炎证,得有定名,不使彼西医之名称独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命名对中医学术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而“疫疠”一词本身即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可造成一地流行的疾病,又名瘟疫、时气;同时又可指湿温具有强烈传染者。故而,根据中医惯例并借鉴现代医学的命名方法,似可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名命名为“己亥(2019)-疫疠”。

可将“疫毒”等描述性词汇具体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证型可分为疫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湿邪郁肺证、热毒壅肺证、湿毒郁肺证、气营两燔证、疫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阴竭阳脱证、湿阻肺胃证、痰热壅肺证等。最近发布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成人确诊病例则主要以外邪对机体的入侵程度分类。根据《中医大辞典》解释,“疫毒”一词出自《疡医准绳》,即“时毒”,时毒本身即病名,泛指时邪疫毒客于三阳之经的疾患。同时,疫毒袭肺证、疫毒闭肺证的传染病的证型命名似乎缺少病邪性质的描述,为更有利于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开展,是否可以将“疫毒”等描述性词汇的病邪性质具体化。同时,可考虑在病位定位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传染病的基于病性证素分类的治疗方案,以推动中西医学间的迅速响应与联动。(高振 董竞成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dj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