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中医课堂教学“十要”

时间:2020-08-0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张善堂

  □ 张善堂 安徽省六安市新华中医院

  课堂教学是传知发智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工作中心环节,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中医教学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对本学科具有较牢固的学术功底(基本功)和运用技巧(方法论),其次再加以其他相关的得力措施,一堂课的预期效果就有了保障。

  𝄃一要认真备课𝄂

  上好一堂课,备课是关键。首先要按照教学大纲吃透教材,了解教学对象,明确重难点,考虑教学方法,再广泛地精选有助于解决疑难问题的参考资料,做到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旁征博引,为我所用。关于段落大意、时间安排、示范举例、提问标题以及教具图表等皆应写出详细的备课笔记。对于文衍奧繁,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特别要注意其通俗化、简明化、条理化、科学化。思维要清晰,符合逻辑规律。

  𝄃二要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备好课的内容之一。在全面钻研和熟悉教材的同时,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就得进行周密的设计。教师是向导,讲授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发现奥秘的阶梯,如何能真正地发挥其“阶梯”作用,引导学生出入祖国医学的知识宝库,方法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一般以讲授法为主,无论是讲述、讲解、谈话,总是以“启发式”为主。怎样启发?必须虑事在先,胸有成竹。

  𝄃三要熟悉讲稿𝄂

  教学方法既定,就得按照教材熟悉讲稿,进行自我默讲。对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懂、透、化。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化在一起,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熟能生巧,巧能发微,讲起课来自能运用自如,洒脱不羁,“理行于言,叙理成论”(《文心雕龙》),“思若泉涌,词若藻发”(《医宗必读》),循循善诱。

  关于时间、人名、数据、结论等,必须牢记。并充分利用红笔的作用,显目可辨,一瞥即见。重点部分标个“√”,板书部分标“__”,疑点打“?”难点打“!”以免遗忘。

  𝄃四要严怡有节𝄂

  “仪端方称表,品正可为师”。教师应当注意衣履整洁,仪表端庄。教态既要严肃,又要和蔼。对知识科学性的导入要严肃,其表情当容色和悦,怡怡可亲,必要时还可以“以姿势助说话”。心理学认为“良性诱导”能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记忆,在大脑皮质中建立兴奋灶。然而教师毕竟与演员有所不同,应做到文质彬彬,沉着幽默,严而不死,怡而有节,是为适度。

  𝄃五要语言精练𝄂

  语言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持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应当力争语言精练、清楚、准确、生动,抑扬有节,快慢适中,并具有逻辑性、系统性、趣味性。特殊情况注意充分利用“语言直观”,以趣激智,绘声绘色地描述问题,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做到层层深入,头头是道,娓娓动听,逼真有神。如此,才能有很强的吸引力,把学生们的“心”都集中到讲台上来,以激发他们的“探索反射”悟性思维和求知欲。正如德国教育家苏斯多惠说:“精神感染着精神。”教学成功在握。

  𝄃六要板书有法𝄂

  板书的内容是大小标题和有关程式、重难点、机理、词汇、名词等,以精简为原则,切忌泛、滥、多、乱。

  黑板上面用作章名,左侧用作节名、段名,中间留作零用,右边机动。做到计划用板、留擦有数。

  板书与板图相结合,导入问题,解决难点,事半功倍。因此, 作为中医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美术修养, 练习简单素描,能够当堂速画草图,对教学大有帮助。所谓:“书导不如语导,语导不如图导。”图导实际上是变相直观的一种。比如中药标本、针灸骨度、划经点穴,拟用板图,则事半功倍。

  𝄃七要提问有度𝄂

  课堂提问是强化理解、记忆的手段。借助提问,有利于开展启发诱导,活跃课堂气氛。一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酌情选择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提问,能起到复习旧课,理解新课,巩固新知的作用。其方式方法应当先提出问题,目光再移动地洒向学生的泛问式。稍停片刻,让几十颗“心”都在凝神思索,然后再提出学生的名字。如果先喊人名,再提问题,便失去提问意义而事倍功半,现在一般很少应用。

  𝄃八要计划用时𝄂

  一堂课的授课内容,要按教学计划突出重点地科学划分时间,避免松紧不一,或“放野马”超过授课时数。最后应留3~5分钟作巩固小结用。

  𝄃九要复习巩固𝄂

  一堂课结束之前, 必须把所讲的问题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以“珍珠穿成线,铁环套成链”的方式加以系统化。结合不提名的泛问启示,抓住学生思考问题方兴未艾的瞬时之机,引导学生共同复习巩固,这是符合心理学“有意识记”,建立“长时记忆”的规律和要求的。所谓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的加工复演而成。也就是说在接受新知识之后,复习得越快,记忆就愈牢固,可见复习与小结的重要性。

  𝄃十要课后回忆𝄂

  科学无顶峰,世界上的事并没有止于至善的,屠呦呦的青蒿素,现在还在研究耐药性,教学工作也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每堂课后都应进行审视既往,自我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在回顾中加以思索,探索中力求创新,如此循环往复,久之定有长进。《礼记·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张善堂)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