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调减低效作物,发展林下经济,抓好食药同源品种和特色品种——

贵州黔南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时间:2020-09-0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版 作者:南农

  贵州省黔南州通过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调减低效作物和发展林下经济,突出扩大规模种植、优势单品种植、抓好食药同源品种和特色品种,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

  黔南州制定出台《黔南州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石斛)业2020年工作推进方案》,指导全州中药材(石斛)产业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引导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制定《黔南州2020年度广州市对口帮扶(消费扶贫)项目实施方案》,从生产加工领域、流通领域、消费领域、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产业经营主体进行扶持。与此同时,各县(市)相继出台扶持政策,通过对贫困户种植中药材给予补助、把中药材种植纳入自然灾害保险、对集中连片基地给予奖补等多种方式,增强经营主体发展信心,有效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建立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主导,对口帮扶资金、涉农项目资金、社会投入、金融投资等多种资金渠道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生产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产基地发展基础;不断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鼓励他们加大对中药材(石斛)产业的信贷支持,今年以来,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支持经营主体360户,投放资金3553.4万元,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

  黔南州组织农业生产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科技特派员等成立专家技术服务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技术指导;指导县(市)农业农村局成立技术指导组,一个指导组负责指导一个乡镇,让每个乡镇都有专家服务组进行服务,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真正使产业发展取得实效;依托“田秀才”“土专家”,强化实战操作培训,课堂设在示范基地,现场参观、教学、实践,提高就业创业技能,实现贫困户全员培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依托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根据黔南州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着力解决中药材从种到收、从生产到加工等环节的重点问题和困难。

  该州支持并鼓励中药材种植企业在产地建设初加工基地,加强药材干燥、切割、分拣、包装等设施建设,实现标准化初加工,创新加工技术和产品类型,引导企业向中药材深加工方面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对中药材质量、产地环境评价、中药材有效成分分析等方面加强把关或科研,提升中药材产品品质,树立黔南州道地药材品牌;通过采取“政府+企业+农户+基地”“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和组织农户发展标准化中药材基地建设,让农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既畅通了市场信息,又降低了成本投入,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盈利。

  采取多种销售渠道,促进产地与药企的采购对接,并依托“一码贵州”“黔南丰采”等电商平台,以及贵州省中药材宣传促消费扶贫体验店、专卖店、销售专柜等实体平台提升中药材销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与中医药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发以黔南州内道地药材为原料的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产品、药食两用产品;依托种植基地打造文化旅游康养基地,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扩大中药材销量,目前全州实现销量3.87万吨。

  截至目前,黔南州共建成56个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40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60家中药材经营主体,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8.6万亩,带动贫困户2.2万户9.1万人,户均增收1029.3元,助农增收成效明显。 (南农)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