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医学教师应具备师德与医德

时间:2020-09-2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张善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无德不兴,学无术不精,“道”“德”相依,谓之道德。医道之德,称为医德。由于医务工作的特殊性,师者不仅传道,尤重育德,寓德于教,仁术兼优,用师职之德,循循善诱,“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必将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优、白衣红心的人民医生。《礼记·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师德,具有极其强大的感召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教育,都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为全面提高卫生队伍素质打好基础。”

教与学

  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医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含有医德教育的丰富内容。比如解剖与外科、骨科,生理与内、妇、儿科,药理与临床治疗等都有较广泛的德育内涵,稍加思索联系,即可启发。在进入临床教学阶段,直接涉及诊疗施治,贯彻医学论理教育机会更多,内容广泛,事例也更加具体,更便于联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作为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仪端方称表,品正可为师”,其政治品德、治学精神、情感意志、工作态度、言行准则、衣冠仪表、待人接物以及日常生活细节,无不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敬业乐业,重道爱生,甘为人梯,坚持培养目标,刻苦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用高尚的师德去影响、感化学生,再突出医德教育,更为有力。

德与术

  “医者,圣智之长,神明之业也。”(《韩氏医通》)这是对医家身份和人格的最高嘉誉,对医家神圣职业的高度评价。医道的性质具有仁爱救人的高尚情操,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红十字”意义的内涵精髓,亦在于此。希波格拉底说:“医疗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医生的职业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当然是无上光荣。

  因此,凡医学生跨入校门,专攻业务技术的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认清自己今后职业的特殊性,理解自己的神圣职责,内心当萌发医德修养,准备今后做一名“心为民所系”德术兼优的人民医生。否则,将有愧于先哲的赞许,人民的期望。

  中医学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几千年过程中,始终贯穿和重视医德修养和医德教育。浩瀚医海,博大精深,作为一个德术兼优的医生,首先要具有“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大医精诚》)的刻苦学习精神。学术上应精益求精,“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古今医统》)。随着病种的不断增多,病情复杂多变,世界医学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医者必须坚持在职进修和业余学习。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治医治学的宗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知识,善于引进新科技、新设备、新疗法,并做到能者为师、谦虚好学、博采众长,以忠于事业的献身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医者必须保持稳重端庄的仪表态度、谈吐和蔼、举止有度、尊重患者、彬彬有礼,从而使病人在最佳的心境状态下接受治疗,方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在临床工作中,要以病人为中心,竭诚竭智,全力救治,同情疾苦,实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无条件为病人服务。对病人要一视同仁,同等看待病人,是医护人员崇高的美德,是真正人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常见医官迎送长吏,马前唱喏,真可羞也”(《冷庐医话》)。某些逢迎权势,阿谀献媚,缺乏群众观点的卑劣行径,均有损于神圣职业的光辉形象。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千金方》),对于病人来说,医者是生死所寄,性命相托。因此,医家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信任也是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对病人应当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不得有丝毫的恃技自矜,草率从事,粗枝大叶,孟浪轻率的极不负责的工作作风,否则会造成人为的医疗事故,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伤残,甚至夭亡。

  德行高洁的医家,不仅善于处理好医患关系,而且善于处理好同道关系,要克服和纠正“文人相轻”“医不见医”唯我独尊、嫉贤妒能的不良作风。孔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只能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展开技术上的平等竞争;来确立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是为正道。医界同道之间应树立谦虚团结、和睦相处、尊贤重道、有过不推、有功不揽、互学互勉、互为关切的良好道德风范。明代医家陈实功已做出了很好的总结:“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为了医界共兴,谨集萃联录,于师道医德,互为共勉。

名与利

  应当勉励后学成名成家,开展争鸣。否则,学术界就没有活力,缺乏竞争力就失去生机。教育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一旦步入临床,思想上要准备首先当好明医(术精)和民医(德厚),而后方能成为名医(名扬)。德术兼优的人民医生会广泛地受到社会各界拥护、尊敬、信赖、爱戴,以及互为荐引,由之而来,医道大兴,名噪乡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需扬名而名自扬,此为有根之名,可以久长。广告扬名,巧语诳人,名随声息,不能持久。作为一个医生,以广告扬名是最不明智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形势下,医者不能忘掉“红十字”的标志,必须充分而清醒地认识到医生毕竟不是商人,药品与商品有别,“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费伯雄)。如果丢掉仁术,一味以医谋利,小病大查,小病大治,轻病重治,更有甚者,无病揽治,把病人当作推售药品的对象,或盗名窃誉,代为配方,或容心挂齿,向人示意收受红包等等,这种不择手段,唯利失德的种种不轨做法,为“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应当自觉地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保持和发展医家固有的精神文明美德,是为至要。“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德术兼优的医生,总是以他自慰的情怀,美好的心态,印证他的人生旅程。心理学认为这是意识效应。“好人一生平安”不仅是单纯的祝福,也是人类伦理思想“因果律”的具体总结。

知与行

  德育修养,易知难行。“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以身作则,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胜有言之教。因此,身教是师德实质的体现。为人师者必须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文明行医,医德十则,救死扶伤等向社会承诺口号变为现实。如承而不诺,不能兑现,必将形成“轻诺必寡信”,美好的辞藻恰变成自讥的写照。行医的道德规范不可能用监察手段来督促,完全在于自己的修养。上述是临床医家临证带教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董仲舒曾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指出一位真正的好老师,必须具备既要有十分雄厚的学术底蕴,又要有,欲人行之,身先行之,知行统一的实际表现。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医务界,体现在医德启蒙,医德建设,赖之于师德的先导。(张善堂 安徽省六安新华中医院)

(dj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