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塑造理想人格 强化医德医风

时间:2020-09-3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李金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我国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综合素质,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和服务水平,为实现全民小康、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的必然要求和使命担当。

  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思想教育、职业操守和法律法规不可或缺,理想人格的形塑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药博大精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医学与儒学同根同源,儒家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仁心、通儒道乃医者之要。

  仁与礼是儒家价值体系的两大主题,仁是人格主体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社会制约。自律他律,从而达至仁与礼的统一方为理想人格。儒家非常注重理想人格的建构与涵育,认为以心性涵养、伦理道德、人格教育等为主要内涵的德性之知是本,以感性知识、书本知识等为基本内容的闻见之知是末。本末不可倒置,须以德性之知涵养闻见之知。孔子依据德性品行将人分为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和圣人。圣人是与天地合德,与大道同行,与兼爱同施的理想人格。人们通过不断地砥砺修养,能够完成人格层次的跃升。修身是做事之基、成事之本,唯有先修身,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推崇人生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且以德为先。

  为医者,攸关生死,道德修为尤其重要。西晋杨泉《论医》“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明代陈实功《医家五戒》“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医者之“三不朽”作了新的诠释“良医处世,不衿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清代吴瑭“医,仁道也,仁以成之。”北宋范仲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等等。由此可见,“仁”“德”“良”“诚”是医者理想人格的衡量标准与目标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人的奋发有为和价值实现,皆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和涵育。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不忘济世救人之初心,坚守护佑健康的旨归,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持续地让实际人格向理想人格看齐贴近。

  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中,人格建构是底色,不忘初心是关键,职业约束是保障。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大力弘扬抗疫精神。认识自己,塑造自己,超越自己。既精为医之术,更晓从医之道。以医术彰显医德,以医德精进医术。努力做一个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医知广博的白衣战士,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李金钢 西安工业大学)

(dj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