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9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组建的国家中医医疗队深入四川甘孜开展巡回诊疗,用近30天的时间全力去耕耘一方中医沃土——

中医“甘”雨降高原 “孜”孜以求送健康

时间:2020-10-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朱蕗鋆

  “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因桥得名,也因8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桥上那场奇绝惊险的战役,成为“红色名城”。这里便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组建的国家中医医疗队赴四川省甘孜州巡诊的第一站。

  从泸定到丹巴,再到康定,医疗队翻山越岭开展义诊带教,为甘孜州这个高原地区的贫困百姓送去健康;又如涓涓一流,用近30天的时间全力去耕耘一方中医沃土。

医疗队队员多学科会诊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

  联合会诊,救治重症患者

  当地气候寒冷潮湿,痛风性关节炎和重度骨性关节炎多发,医疗队在选择队员时优中选优,其中便包括了中医骨伤科和风湿病的专家。义诊第一天的一次紧急救治,让他们强强联手,因地制宜开始了联合会诊。

  43岁的余东(化名)因长期务农劳作,两年来左膝总是反复疼痛,最近突然加重,出现了急性疼痛伴肾功能不全和低热。当地中医科医师使用了多种方法依然不见效果,看着患者痛苦的样子急得直跺脚。医疗队的到来对他们就像一场“及时雨”。

  医疗队队员、望京医院创伤一科主任医师成永忠查房后,根据临床经验排除了关节感染,凭直觉考虑痛风性关节炎伴肾功能不全。但仅凭经验处理也难免误诊,他便紧急联系了也正在义诊的医疗队队员、广安门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葛琳前来会诊。

  葛琳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和超声检查,明确了诊断,并给予中药外敷治疗。但患者膝盖依旧剧烈疼痛,关节内炎性刺激物不能吸收,症状难以缓解。成永忠当即决定开展手术,完成了泸定县当地医院首例局麻微创膝关节冲洗术,30分钟时间冲洗液体2000毫升。

  第二天患者病情缓和。“我真幸运,遇到来自北京的大专家亲自治疗,痛了两年的膝关节病终于解决了!”余东出院前感激道。

  实践证明,相关微创手术和特色诊疗技术能最快解决当地此类疾病患者的痛苦,医疗队副领队、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纪委书记焦拥政立即安排队员们及时总结相关情况,用综合方案提高疗效,内外并治,最大程度满足百姓健康需求。

  形式多样,送健康更要留技术

  “我们这里山好水好环境没得说,但有两样太落后——医疗和教育。”当地司机师傅向记者感慨。这也是许多贫困地区的“通病”,医疗技术落后,群众健康知识缺乏,容易小病拖成大病,最后因病致贫或返贫。甘孜州的中藏医药人才更是量少质弱,中藏医药人员仅有890人,占全州医务人员总数的12.5%。

  为了将医疗技术和健康知识留下来,医疗队通过临床带教、查房会诊、学术讲座、媒体科普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每位专家都与当地医生结对“传帮带”,通过现场问诊、病例讨论等形式,推广培训中医适宜技术。

  “我的跟诊医师已经熟练掌握了妇科常见疾病的穴位贴敷技术,科室捐赠给民族医院的药粉,也基本可以保证近200人次患者的穴位贴敷需求。”医疗队队员、广安门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孙伟伟说,“确保医疗队走后,当地医师能继续给百姓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其实当地也有学历较高的医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宋云霞通过人才引进,已经在泸定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了十多年,作为科主任的她还曾在2016年被评为敬业奉献类“四川好人”。“虽然很多理论都在书上读过,但在现实中遇到一些脉象还是靠感觉加翻书……”她将心中的疑惑一股脑地抛了出来。焦拥政耐心地讲解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并鼓励她多多出去进修,积累更多的经验。

  “医院的中医科可以在实践中形成一系列合理的诊疗方案,让专家来帮助完善。同时根据他们的兴趣、医院的发展需求以及科室设置等,将每个大夫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人才。”对医院中医科的发展,焦拥政也给出了切实的建议。

  医疗队还在当地举办了医院管理视频培训会,甘孜州卫生健康委设立主会场,18个县卫生健康局及州卫校附院设立分会场,200余人参会。执行领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以《专科特色、人才与医院战略管理》为题做讲座。之后队员们分别从医院学科建设、医疗机构宣传及新媒体运营个人品牌建设与患者管理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全都是‘干货’,收获非常大!”一位现场的医生听完后表示,自己的本子上记了满满好几页知识点,要回去一点点学习“吸收”。

  考虑到短视频现在非常受欢迎,巡诊之余,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在当地新媒体平台开设义诊讲堂,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用几分钟时间简单明了地讲述科普知识,治病先防,帮助树立健康观念,调整不良生活习惯,深受群众喜爱。

  当然,成效的巩固还需持续帮扶。之后,医疗队专家将与当地跟诊医师建立单线联络,结对跟师,形成长期远程指导机制,做到“医疗队离川,医疗技术不离川”。中国中医科学院也正在起草“中医药健康扶贫春苗行动”工作方案,发挥科学院优势,探索师带徒式的基层人才培养模式,短期与中长期结合、线下与线上结合,使国家队的中医优势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基层,提高甘孜医务人员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临床技术水平。

  双线并行,为产业扶贫开良方

  甘孜州药材资源丰富,全州各类药材产量在8000吨左右,但开发利用率却不足5%。由于缺乏规模化生产意识,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少,“康巴藏药”品牌并未真正形成。

  从最深处拔掉“穷根”,离不开产业发展。为此,这支医疗队除了医疗专家队,还专门组建了中药材产业扶贫专家队,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担任队长,将健康扶贫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他带领中药资源中心的专家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科学院相关专家来到泸定,对中药材产业扶贫、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在得妥镇湾东村佛手柑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佛手柑烘干房等地,队员们实地走访,与农户深入交流,并听取汇报,详细了解种植、生长以及田间管理和后期销售等情况,全面调研泸定中药材产业扶贫和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开展情况。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黄璐琦建议,当地党委政府要结合当前农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际,强化政策引导和规划布局,建立支持中药材生态种植的保障机制;做好资源整合和平台搭建,补齐制约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发展短板,创新品牌,做好相关中药材产品的研发;同时,要做好技术推广和培训,让农民认识到中药材生态种植与大农业生产的不同,提升种植技术水平,促进资源环境永续利用。

  医疗专家队和中药材产业扶贫专家队在不同的路线上,共同诠释着中医药人扶贫攻坚的决心。村里的敬老院,州里的特殊教育学校,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9月30日,中秋节的前一天,医疗队员们正式结束巡诊工作,踏上与家人团聚的返程之路。但中医药这场“甘雨”将长久滋养着康巴大地的各族群众,结出健康扶贫的硕果。(朱蕗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