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在老牌西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一个中医科室——魏氏伤科格外红火,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年门诊量逾7万人次——

百年中医伤科缘何走红老牌西医院

时间:2020-10-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版 作者:李芮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号楼,“藏”着一个古朴的中医科室——魏氏伤科。

  魏氏伤科上世纪20年代蜚声沪上,1955年进入上海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扎根老牌西医院60余载,这个百年伤科“老字号”每日依然在浓浓的中药味儿中忙得“热火朝天”,年门诊量逾7万人次。

  风雨近百年,上世纪初与魏氏伤科同期闻名全国的“上海中医伤科八大家”大多已不复往日。曾辉煌一时的中医伤科在西医骨科发展的冲击下,众多流派日渐式微。

  魏氏伤科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得益于瑞金医院开放的氛围,我们坚持自身的中医特色,通过与西医骨科等多学科的磨合、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疗效,传承并完善理论体系,最终赢得了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瑞金医院伤科主任、魏氏伤科第24代传人奚小冰说起这些,无不自豪。

  立身之本:“一双手摸到哪,就知病在哪”

  上世纪20年代,年轻的伤科传人魏指薪带着祖传医术,跋涉千里从山东来到上海。凭着一双妙手和特色方药,魏氏愈人无数,很快在上海滩打出名气。

  1955年,魏指薪毅然关闭了私人诊所,进入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建立中医伤科,将祖传秘方无私奉献给国家。

  “祖辈没留下什么万贯家财,却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为人治病的本领。”说起魏指薪,魏氏传人们最佩服的就是他的一双手,摸到哪,就知病在哪。“以前诊病的手段很少,全靠医生一双手去摸,手摸心知,再行复位,往往立竿见影。”

  手摸心知,谈何容易。

  魏氏伤科讲究内外并重、气血兼顾,辨伤多位合参、理伤内外合治、治伤推崇手法、愈伤重视导引。为了练就过硬的行医本领,伤科传人们不仅要深研医书,还要每日练武强身。在瑞金医院的草坪上,清晨沐浴在阳光下,穿着白大褂练功的“武林医生”是不少老上海人口中的“传奇”。

  “魏氏伤科以手法治疗见长,尤其擅长接骨和复位。练习融合中原武学的魏氏独创功法,为的是提高手指灵敏度和力量。只有这样,为病人触骨摸筋时才能做到心里有数,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第23代传人李飞跃说。

  “曾经有一个因为工伤导致髋关节脱位的患者,被担架抬到医院,想请我的老师、魏氏伤科第22代传人李国衡帮助复位。”奚小冰介绍,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周围还有厚实肌肉包裹,徒手复位几乎不可能。西医遇到髋关节脱位的患者通常采用切开复位的方法,或全麻后在手术台上进行牵拉复位,但治疗效果不一定理想。

  没想到,李国衡看了看患者便答应了下来,很多医生都聚拢到医院大堂想看个究竟。只见李国衡在助手配合下,一端、一提、一推,用魏氏手法一下就为患者复位成功了。奚小冰回忆,这件事当时引发了业界的轰动,西医骨科大夫们都赞不绝口,医院也鼓励更多的髋关节脱位患者到魏氏伤科治疗,以开展深入研究,可见魏氏伤科的特色优势之显著。

  除了精湛的手法,魏氏伤科的特色制剂也是其“看家绝活”。魏氏讲究骨伤要内外兼治,非常重视舌诊和脉诊,祖传的内用和外敷方药让无数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同于传统的“良药苦口”,有名的三圣散就由蜜糖调制而成,更奇妙的地方在于三圣散能“化平凡为神奇”,几味日常可见的食物入药竟然产生了活血消肿、清热止痛的功效,患者们也因此调侃说“魏氏治伤,有点甜”。传承数百年,如今,菖麻安神片、当归续骨合剂、四物止痛合剂等多种魏氏伤科的特色中药制剂仍在为患者们带去福音

  兼收并蓄:“中西医从来不是抗衡的”

  “在西医院开设中医流派特色明晰、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魏氏伤科,当时在全国都属创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表示,医院一直全力支持魏氏伤科的传承发展,并提供中西医临床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平台。

  1958年,上海市成立伤科研究所,魏指薪成为首任副所长之一,与瑞金医院骨科名家叶衍庆合作,开创了我国骨伤科中西医结合的先河,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魏氏家传手法,总结出版了大量的论文、专著,这也奠定了魏氏伤科如今能够“逆流勇进”的基础。

  “当年,大家一同在科室里学着读西医影像片子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们认为中西医从来不是抗衡的,反而在现代医学辅助手段下,我们在手法运用上更有的放矢。”第23代传人胡大佑说。

  奚小冰介绍,目前西医骨科的学术发展在很多方面也在寻求突破。得益于瑞金医院的支持,骨科的肩关节损伤组便通过与伤科的合作,探索更为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科室借助现代科技,三维再现了魏氏手法的操作过程及相关关节运动状况,并对传统特色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的特色制剂痹痛洗方。作为市级重点临床专科,科室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平台合作,开展多功能型夹板开发等项目。

  不仅在临床学术上与时俱进,魏氏伤科也率先打破了家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魏指薪早在“西学中”班的教学中,就毫无保留地将治伤经验传授给西医学生,不仅让魏氏伤科被更多人知晓、认同,还从根本上杜绝了后继无人的问题。“老先生总说,拿着一张方子没有用,要学的是治疗手法和药理经验,这才是魏氏伤科的精髓。”李飞跃说。

  虽然身在西医土壤,但魏氏伤科传人时刻谨记自己的中医本色。

  一次,诊室来了一名颈椎病落枕炎症急性发作的病人,无论是吃消炎药还是激素治疗都无法缓解疼痛,奚小冰想起老师曾教自己的中医“异位治疗、以痛治痛”的方法,为她点按耳朵穴位,并拿了一颗王不留行贴在耳朵上,让患者回去捏,不到几小时,患者的脖子就不痛了。这让奚小冰不禁感叹,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绝不可丢。

  “伤科医生首先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绝不是中医西化,若在这一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的中医特色,那从根本上就走错了道路。”奚小冰说,我的老师李国衡曾反复告诫我们“四个不能丢”:手法不能丢;夹缚技能(中医外固定技术)不能丢;内服外治、辨证施治不能丢;导引功法不能丢。

  传医传德:“制药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在瑞金医院,魏氏伤科长期位列患者满意度最高的科室首位。

  “这不能简单以‘服务态度好’来概括,我们秉承的是‘致中和’的行医之道,也就是说,患者有了伤痛,便失去了平衡,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一双手、一服药和一颗真心来帮助患者回归‘中和’。”奚小冰说。

  这一理念与魏氏伤科代代相承的仁爱为本的医德是分不开的。

  在魏氏伤科祖传中药“逐瘀丹”的说明书上,赫然写着“制药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两行字。在炮制中药时,魏指薪要求非常严苛,自然铜研末一定要醋淬7次,巴豆制霜务必用纸将油压尽,煎熬伤膏药要老嫩适度,坚持繁复的手续,只为保证药的性效。

  奚小冰说,多年前的一个中午,80多岁的李国衡看完门诊,一个素不相识的脚伤患者在大厅看到了他,却犹豫不敢上前。李国衡见状,走到患者面前,顺势便跪下为他诊治。事后,奚小冰提到此事,李国衡却淡淡地说,“医生见病就要治,跪下只是为了看清伤情,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忆起此情此景,奚小冰仍唏嘘不已,他说,“这是以身示范的传承。”

  永不为荣华富贵而折腰,常可以治病救人而俯首。“一定要多学习、多看书,善于总结临床经验,注意培养人才,不可满足现状,要把中医伤科推向更高水平。生活上过得去就行了。”魏指薪的临终教诲在一代代魏氏伤科传人的心中时时回响,不断勉励着后学在提高临床科研水平上殚精竭虑,在传医传德上尽最大的心力。

  “中医是中国人的传统医学,造福国人千年,对中医骨伤科来说,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非常明显。”奚小冰说,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我们将把握住当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好时机,与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培养优秀人才,扎扎实实在传承中医传统的基础上,提升中医伤科内涵,在发扬中医特色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前行。

(y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