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

中医药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中的作用和作为

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温长路

  •中医药学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它的自身优势,科学性和文化性;二是它的社会学优势,民族性和经济性;三是它的国际化优势,普适性和超前性。因此,在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中,中医药是具有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的。

  •促进健康、保障健康,是中医药的重要职能和担当。在双循环新格局中必须彰显中医药的作为,为双循环新格局的顺利构建和圆满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目前,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政治格局及经济形势造成的全球性冲击,使中国难免受到相应的影响。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中央适时提出了要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方针,以保证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局面。“我们要反求诸己,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内部循环体系,提高效率。通过发展国内循环,融入国际循环,把内在潜力更好地发挥出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23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的一段讲话。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它服务的基本对象是国内的广大民众。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中,它更显出如鱼得水,将自己的作用融于国家战略,产生更加实在的效果,也同时为自身才华的展示带来良好的机遇。

中医药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中的作用

  中医药学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它的自身优势,科学性和文化性;二是它的社会学优势,民族性和经济性;三是它的国际化优势,普适性和超前性。因此,在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中,中医药是具有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的。

  关于科学性和文化性 中医药学是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复杂性科学,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与科学多元化并行的典范。作为科学性,中医药是经过几千年创造、几千年实践、几千年积累、几千年完善的科学,是在对疾病长期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检验过的,亿万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在安全的前提下凝结出疗效是硬道理的科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价值。作为文化性,中华优秀文化的特质决定了它连绵不断、世代延续、生生不息的命运。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民族要从“延续本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中医药文化作为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必将呈现出后浪覆盖前浪之势,在以扩延为特点的非线性平行进步中开创出自身不断发展和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进步的新局面。正如著名文化学者楼宇烈所说:“中医的根本精神不仅与中国文化完全一致,而且最充分、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理念,不仅能唤醒国人的文化认同,而且还能重塑国人的文化自信。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复兴必将有赖于中医的全面复兴,中国的复兴之路必将是中医的复兴之路。”一句话,中医药学所具有的文化性与科学性特点,决定了它在中华文化传承、在中华民族生存、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必将成为促进双循环新格局构建中的重要力量。

  关于民族性和经济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医药既是哺育和繁衍中华民族走向健康、走向壮大、适合东方人生活习惯的富有多种营养和抗体的乳汁,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创造和贡献。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就必须延续和发展中医药。在占人类四分之一的广袤土地上,中医药已经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必将在未来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永远与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界上共存共荣。作为一种健康服务,他有无法估量的社会价值;作为一种物质构成,他能直接产生极大的经济价值。以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加工、贸易为例,它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在自然科学领域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产业之一。中药的产业化,一方面将直接提高中药在种植、研发、生产业中的快速、高效进步,提高中药在健康服务中的有效率和占有率,一方面必将带动农业、食品业、制药业、养殖业、环保业等相关产业的滚动发展,对改善我国传统的种植结构、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促进传统农业经济转型、提高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等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对增加人员就业、改变人口知识结构和促进中医药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产生明显效果。

  关于普适性和超前性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历史上中医曾有“东医”的称谓,在服务中华民族的同时也为世界许多国家提供了健康服务。今天,这种服务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8》中显示,全球有40亿人是中医的受益者。在接触或体验过中医药文化的海外受访者中,81%的人对中医药文化有好印象,中医成为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之一。中医药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中医药在抗疫中总结和提炼出的“三药三方”,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各型的患者,尤其在阻断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重型和危重型抢救过程中也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实践证明,中医药具有普适性,是适应于全世界的可靠医学。关于中医药的超前性,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的论述可以证明。这份文件指出,21世纪人类的医学模式要实现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由重治疗向重预防的转变、由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转变、由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转变、由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的转变、由生物治疗向新生综合治疗的转变、由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的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这一观点,与中医的整体观高度契合,是中医超前思维模式影响世界医学方向的表现。这种思维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医学瞄准和追逐的目标,成为引领未来世界医学前进的罗盘。

中医药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中的作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全民健康,就很难圆满实现双循环新格局的顺利实施。促进健康、保障健康,是中医药的重要职能和担当。在双循环新格局中必须彰显中医药的作为,为双循环新格局的顺利构建和圆满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如何根据双循环新格局的要求调整中医药的发展思路、布局中医药的发展路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根据双循环新格局的要求,调整人才供需思路 人才是事业发展进步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要根据双循环新格局的要求,不断进行结构调整:中医药院校和各种形式的师承、带徒教育,不但要培养出社会信誉度高、群众认可度高、中医诊疗水平高的各类医教研领域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多种服务型人才,除临床医师外,必须逐步增加包括健康管理师、健康宣讲师、健康指导师、健康心理师、健康营养师、健康运动师、健康咨询师、健康技能师、健康护理师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于双循环新格局的工作岗位。通过持续的滚雪球式的努力及反复的产出和储备,实现中医药对国民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等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把国民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理念和他们自身的健康意识、健康理念、健康技巧、健康素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按照双循环新格局的主题,完善健康保障体系 健康保障体系的建立,必须基于对以“健康中国”为主题的大健康的理解,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健康教育、科学普及的重点,也是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健康不仅是机体不生病,而且是包括健康心理、健康肌体、健康社会适应状态在内的新概念。是以健康人生(生命、生存、生活)为中心的,围绕人的生命全周期与健康环境(自然)、健康社会、健康医疗、健康产业、健康保障等为建设和管理目标的国家战略和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健康工程。中医在大健康战略中具有重大作用,尤其是它的“治未病”思想,对疾病的干预前移,是超前的健康管理意识。对降低发病率、减少疾病痛苦、节约卫生资源、增加健康指数、增强国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围绕这一理念,健康体系的建立,要拓展到包括健康预测、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维护、健康干预等在内的众多领域。

  遵循双循环新格局的规律,强化特色服务建设 中医有许多特色服务的项目都是可以挖掘的。譬如备受关注的女性,她们具有的特殊生理和病理、特别性格和喜好、特殊贡献和地位,决定了她们成为健康投资和健康消费中最舍得花钱的投资人和被关注的对象。要根据她们的生理、病理特点,研究、开发适合女性养身、养心的产品和器械,建设适合女性健美、运动的场所,培养适合这个群体的专业指导人员。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祖国的花朵,也是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为健康投资和健康消费最舍得被投资的人群。要根据儿童的特点,研究、开发适合这一人群的全周期的服务性项目,譬如胎教服务指导、孕期指导、少儿期智能开发、青少年心理辅导、社会交往教育等,内容涉及服务理念、方式、传统传媒及网络产品、活动场所等,中医药有大量适宜切入的内容。

  老龄化的问题困扰着未来世界的发展,作为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国度,中国的医疗面临着考验。积劳成疾和老年病,成为医疗的主要负担,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前途。老人的健康牵动着家人的心,也牵动着社会的神经。中医有丰富的养老经验积累和传统,是老年人优选的服务项目之一。老年人不仅是疾病的高发人群,还有不少特殊的老年性疾病,如老慢支、腰腿痛、前列腺疾患、消化机能减退、睡眠质量下降等,都会给他们的晚年生活罩上阴影,不时折磨着他们的心灵和机体,影响着他们的健康生存和寿命。除了对老人的这些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外,“养”的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这正是中医干预和取效的强项。除家庭养老外,社会养老问题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载体,亟待尽快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其中中医药的参与不可或缺。

  迎合双循环新格局的需要,描绘产业发展蓝图 中医药健康产业中存在着极大的潜能,除了本文前面提到的中药产业链外,药膳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具有光明前景的。这不仅取决于“民以食为天”的前提,而且是中医“药食同源”的特色所决定了的。以中药为基质的药膳,自古至今深种于人民的生活之中,从普通老百姓的餐桌到各种档次的饮食服务场所,到处都可以看到药膳那丰富多彩的影子,食疗成为养生领域中最活跃的领域。将部分药食通用的中药材通过不同形式的加工,变为方便实用的保健品,正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新兴服务产业,可以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有效的服务。

  健康养护的内容非常广泛,美容美体是无法抗拒的追求,是传统的延伸和升华。中草药以其作用广泛、毒副作用小的优势而著称世界,化妆品市场中应当有足够的中医药元素。在全球的化妆品消费中,中医药产品占据1/4之量是完全可能的。如何发展民族品牌,生产出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美容美体精品,不仅是民族精神问题,而且是国民利益问题。与化妆、美容、健体等相关的针灸、推拿、按摩、足浴、刮痧等保健养生手段,更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强项,越来越被广大的人群接受。只要能加强管理、科学推广、合理使用,它们一定能在双循环新格局中为国民健康和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双循环新格局的特点,打造文化助推强势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人民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表现文化精神的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有前途的新事物。与其相关的项目很多,除传统的报纸、期刊、书籍、广播、电视服务外,互联网业、动漫业、会展业等都有十分广阔的空间。需要从高层设计着眼、从服务老百姓实际需求着手,组织好与中医药服务相关的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意,通过对中医药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生态文化园、文化基地的建设,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文化服务网络。这个产业要做的文章太多、市场潜力很大,需求方不断向供给方提出新要求、高标准。如何设计、生产出能吸引人们眼球、让人脑热心动的产品和项目,满足消费者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自身健康的满足,是对中医药在双循环新格局中思想、能力、水平的直接考量。

  旅游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山玩水”,人们想到更多的是要拥抱自然、回归原始,赋予它更多愉悦、轻松、享受、健康等为内涵的话题。如何实现中医药与现代旅游业的密切结合,在旅游中融入健康养生的内容,让人们在休闲中通过中医的手段获得丰富的健康态、幸福感,也是新格局给中医药出的题目。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中,不少是与历代的中医名家、中医典籍、中医胜地有直接关系的,需要根据中医的特点进行精细化的专门设计,通过讲中医故事、看中医名胜、赏中药植物、品味中医餐饮、体验中医服务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增加热爱中医的情感,开辟中医药与旅游业融为一体的休闲养生新途径。

  2019年10月,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书记的话,同样也是对中医药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的要求。时代选择了中医,社会选择了中医,人民选择了中医,在中央提出的双循环新格局面前,中医药人一定要勇于担当、大有作为,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不断进步,为实现保障人民健康的伟大使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dj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