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石斛:山骨裁方斛 江珍拾浅滩

时间:2021-01-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杨益萍 陈永灿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

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

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

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

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看。

东坡最后供,霜雪照人寒。

——宋代·苏轼《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和鲁元翰的友情见证,既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旷达闲适的自在之情,又将正气凛然、志向高远的豪情气概交织在一起,表现出诗人的高尚情操。诗中“方斛”即石斛。意思是诗人从山中怪石上剪下石斛,将它栽植到江边浅滩顺手偶得的怪石上。浇灌一汪清水来滋养石斛,并将它搁置在案桌上欣赏,月光洒落在怪石下的石池中,水波荡漾,波光粼粼。岁月渐渐老去,诗人十分怀念老友,一生较为困顿,生活亦是清贫。但自己并没有消沉,而是寄情石草,栽培石斛,欣赏怪石的坚硬姿态,聊以自醒;石斛花色秀丽,堪能作餐。这盆栽石草将被送到朋友鲁元翰家舍,请朋友用慧眼观看。这是东坡居士本人最后养护的,朋友是了解我的,我就算傲立霜雪中,亦不畏严寒,而斗志昂扬。

养生解读

  石斛又名林兰、杜兰、金钗花、悬竹等。《神农本草经》中载“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一名林兰。生山谷”。石斛中的铁皮石斛被誉为“滋阴圣品”,因其具有良好的药食两用功效,在古今众多传说中则有“救命仙草”“还魂草”之称等。《神农本草经疏》中记载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久服厚肠胃, 轻身延年,定志除惊。”《日华子本草》中亦称其“治虚损劳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中医学认为,石斛具有滋阴清热、润肺养胃、强筋健骨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之口干烦渴、胃痛干呕、咳嗽少痰等症。

  石斛主要的有效成分为多糖、联苄、精油、生物碱和其他化合物。现代多项研究表明,石斛具有护肝、抗肿瘤、降血糖、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膳饮品鉴

  石斛汁馒头

  材料:新鲜石斛30克,面粉450克,酵母6克,白糖适量。

  做法:新鲜石斛洗干净,放入榨汁机加入适量水,榨出鲜石斛汁,并进行稀释;将面粉和酵母混合,加入鲜石斛汁,搅拌,揉捏,罩上保鲜膜,充分发酵;待发酵至原来两倍后,取出面团,捏成长条,平分切成面团剂子,再分别擀开,做成馒头形状,摆入蒸笼,大火蒸15分钟左右即可。

  功用:本药点具有生津养阴的功效。适用于阴津不足之口干、便结的人群食用。

  石斛绿豆糕

  材料:石斛打粉15克,糯米粉450克,绿豆4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绿豆煮熟焖烂制成绿豆沙,加入石斛粉、白糖做成馅料,备用;将糯米粉加入适量温水调制,和成米粉团,静置10分钟,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将剂子揉搓成圆球状,包入馅料,放入蒸笼,大火蒸20分钟左右即可。

  功用:本药点具有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阴亏、夏暑口干、口疮、咽痛、大便偏干等人群食用。

  石斛老鸭汤

  材料:老鸭300克,石斛15克,桂圆干6个,大枣6枚,生姜6片,大葱1根,食盐适量。

  做法:将各食材洗净,鸭肉切成块,石斛切段、葱切丝备用;大火烧热炒锅,不放油,放入鸭块、姜片和葱丝翻炒,至鸭肉水分收干,没有鸭腥味,关火盛出;将炒过的鸭块放入炖锅中,倒入水,没过鸭块,煮沸后捞出鸭块,将水倒掉;炖锅中再次加入热水,将煮过的鸭块放入锅中,大火煮开,放入石斛、桂圆干、大枣,改小火炖约1小时,加入食盐调味。

  功用:本补汤具有养阴清热、滋润补虚的功效。适合于体质虚弱、舌红口干、容易疲劳的人群食用。

  石斛杞子汤

  材料:石斛30克,枸杞15克,大枣6枚,冰糖适量。

  做法:将石斛、枸杞、大枣分别洗净,石斛切碎段,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约1小时,加入冰糖调味。

  功用:本补汤具有滋阴补肝、养颜明目的功效。适合于口渴舌红、眼睛干涩、皮肤欠佳的办公室人群食用。

  石斛参杞酒

  材料:铁皮石斛60克,党参60克,枸杞子90克,莲子60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将石斛、枸杞子、党参、莲子洗净,晾干,置干洁容器中,加入白酒中,密封,浸泡2周后,即可取澄清酒液饮用。

  功用:本药酒具有益气生津、养阴安神的功效。适合于神疲、口干、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的人群适量饮用。

  石斛大补酒

  材料:铁皮石斛60克,山萸肉60克,炒山药60克,杜仲叶30克,肉桂15克,白酒3000毫升。

  做法:将以上材料洗净,晾干,一起置于净坛中,加入白酒,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隔日摇动几次,浸泡2周。启封后即可取澄清酒液饮用。

  功用:本药酒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适合于肾阴阳两亏之腰膝酸痛、盗汗烦躁、夜尿频多的人群适量饮用。(杨益萍 陈永灿)

(GJ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