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2021-01-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杨璞 张宗明

  •文化自觉集中反映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觉悟程度,对我们中医人而言,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自觉对于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要破除制约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的藩篱,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中医药文化创新服务体制机制。

  •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社会,弘扬好中医药文化,需要中医药宣传部门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者树立起文化宣传自信。还要加强中医药机构的文化建设,塑造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提高各级各类中医药人员的文化素养与中医药文化宣传水平。

  2020年9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并强调要“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笔者从坚定中医文化自信的角度,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几点体会。

文化建设新高度

四个“重要”凸显文化在未来五年国计民生中的坐标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四五”时期正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个高度有多高?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要”论述了对文化建设的地位,也确立了文化在未来五年国计民生中的坐标: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坚定文化自信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文化建设部分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这四个“重要”论述再一次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自信新自觉

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十四五”发展的四大作用

  文化自觉集中反映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觉悟程度,对我们中医人而言,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自觉对于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要有这种文化的自觉,就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文化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十四五”发展中的四大作用。

  第一,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引领作用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时代面临着新的使命与重任。以增强中医药文化自觉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我们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事业驶入了行稳致远的“快车道”。从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到“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从“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到“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赋予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医药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灵魂,中医药文化的引领作用应该更好地体现在中医药事业“十四五”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要破除制约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的藩篱,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中医药文化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加强整体谋划、做好科学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系统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构建多元化的中医药文化投融资机制、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相结合的转型机制、“中医药文化+”的融合发展机制,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医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医药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在“十四五”时期迈上新台阶。

  第二,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支点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中医药事业在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文化也是重要的支点。在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十四五”时期,我们应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文化的支点作用。

  首先,要放准支点。中医药文化要主动与大健康、养老、制造、建筑、旅游、设计、信息、农业、体育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让相对独立的传统产业结构因活跃的中医药文化因子介入,激发出新的活力,整合出新的资源,创造出新的价值。尤其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已经成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新引擎,放准中医药文化这个支点,能够促进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性产业,全面提升中医药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优化支点。中医药传统文化有着面广量大的“非遗”光环,但这种光环必须经过现代化的打磨,才能历久弥新,更有魅力,让“老字号”焕发新的活力。一直以来,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跑不快的症结主要在于缺乏强大的“文化芯片”。这个“芯片”如何提档升级?需要重塑中医药文化品牌价值,为传统中医药文化产业装上现代化的“文化芯片”,把这个支点优化,实现助跑之后的“撑杆跳”。

  最后,要夯实支点。中医药文化这个支点一旦动摇,就谈不上“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更会给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不断夯实中医药文化支点,在“十四五”期间不断加大对中医药文化的投入,充分依据和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宣传主体、方法和责任,确保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要在对中医药文化内涵、核心理念、价值观念等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医特点、行业特征并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医药核心战略体系。

  第三,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

  在“十四五”时期,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不断升级,也将大大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消费结构的改变和升级。百姓的健康观念,已从被动看病转变为主动养生。这个背景下,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宣传作用就显得愈加重要。

  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社会,弘扬好中医药文化,需要中医药宣传部门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者树立起文化宣传自信。要在不断完善和改进文化宣传手段、平台、内容、人才、机制等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中医药文化宣传自信。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创新网络宣传的途径和方法。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渠道。我们应抓住机遇,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普及力度,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走进校园、社区、家庭。努力形成人民群众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氛围,创造一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的中医药文化精品。

  此外,还要加强中医药机构的文化建设,塑造中医药行业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提高各级各类中医药人员的文化素养与中医药文化宣传水平。加快建设一支中医药文化宣传人才队伍,建设一批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阵地。

  第四,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更多更好地拥有国际话语权,是战胜国际风险挑战的一个重要抓手,而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不理解”的境地,存在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我们要下大气力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在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近年来,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用越发凸显。随着中医药文化地不断输出,我们与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内容不断丰富,提高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队伍作用,加大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让中医药文化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2020年,我们更是借助中医药抗击疫情的突出贡献,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宣传中医药,弘扬中医药文化,让世界各国更多的人民认识中医药、认可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新的一年,我们更要以此为契机,建立起更加优化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体系!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医药文化建设也迈上了新征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中医药文化使命,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杨璞 张宗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

(dj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