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他在山西省五寨县挂职副县长两年,为当地打通了中药材销路、铺开了中医诊疗网络、盘活了中药材产业链——

董云龙:当五寨脱贫致富的“勤务兵”

时间:2021-04-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黄蓓

  2020年冬天,在外务工多年的赵大哥回到家乡山西省五寨县,眼前的变化让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下高速进县城的马路翻修一新,新建的扶贫安置楼房灯火通明,村子里撂荒的田地种上了中草药,收割黄芪的农机在地里轰鸣……曾经压在五寨县头上的“贫困县”帽子摘掉了,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2018~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基层服务管理处处长、时任五寨县副县长(挂职)的董云龙深度参与了五寨脱贫攻坚大决战,见证了五寨致富奔小康的全新起航,因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我很感激这段在基层蹲苗的经历,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成长。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未来可期,我们中医药人一直在路上。”董云龙说。

  跑起来:办公室“坐”不出脱贫路

  “咱们这回带的黄芪个头大,品质好,明天的药交会上肯定会有人来打听!”

  2018年9月,董云龙和几名五寨县中药材种植企业负责人躺在开往安徽亳州的绿皮火车上,期待着第二天五寨黄芪的惊艳亮相。

  这是董云龙来五寨挂职的第三个月,为了解决五寨中药材的销路问题,他主动对接争取亳州药交会展位,带着一支五寨中药材推广小分队”,转了好几趟车,连夜前往亳州参会。

  来五寨后不久,熬过了最初的语言不通、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董云龙俨然成了半个山里人。他晒得黑黢黢的,说话也带着些五寨口音。这是因为,为了掌握县里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诉求的第一手资料,董云龙上任后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奔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调研。

  然而刚开始,董云龙也有一头雾水的时候。

  “刚开始走村入户调研的时候,问他们有啥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总说政府的政策已经特别好了,不需要什么帮助。”这让董云龙感到一筹莫展。

  入冬后的一次经历,让董云龙豁然开朗。“他们不是没有问题,只是太淳朴了,不想麻烦政府。这就需要我们扶贫干部自己善于发现问题。”

  “我记得大概是2018年11月,五寨下了场雪,我去县里几家种植大户和生产合作社调研,发现他们都把鲜黄芪像堆柴火一样堆在院子里。雪水浸湿了黄芪,他们就用叉车翻一下,里面的黄芪有些都烂掉了。”董云龙说。追问原因才知道,2018年黄芪价格下跌,大家都不舍得低价卖黄芪,想着放一放等价格回暖了再卖。可由于晾晒、仓储设施的缺乏,这些黄芪还没等到身价上涨就先烂在了手里。

  “光会种不行,晾晒、仓储、初加工、物流等配套设施还得跟上。”董云龙和扶贫干部讨论说。

  更让董云龙担心的,是他在入户调研时发现,很多人有酗酒、高盐饮食的习惯,长此以往对他们身体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增加了因病返贫的隐患。

  “农闲时节去贫困户家调研,几乎都能看到喝的晕乎乎的醉汉,甚至还要拉我喝一杯。而他们的下酒菜就是一碗咸菜,盐分非常高。”董云龙意识到,必须提升当地人健康素养,才能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为此,董云龙牵头开展“五寨县居民健康状况调查及中医调护方法研究”课题,探索五寨人群体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编印两个版本的《五寨县百姓中医养生手册》。一个版本详细、专业,提供给医务人员看;另一个版本简单、通俗,提供给老百姓看。

  “办公室里‘坐’不出脱贫路,得把自己沉到群众中去,多做调研、多办实事,才能解决民生关切,决胜脱贫攻坚。”两年来,秉承着“沉到群众中,为民办实事”的初心,董云龙把自己定位为五寨脱贫致富的“勤务兵”,不是奔走在调研路上,就是奔走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成了五寨百姓的贴心人。

  用起来:中医药让老百姓更健康

  “以前看这个病,得起大早去市里医院,还不一定能挂上号。现在县中医院也有肛肠科了,我看病方便多了。”在五寨县中医院肛肠科诊室门口,砚城镇中所村村民老刘正在等待医生叫号。老刘身边,还有几个周边县城赶过来看病的患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县级中医医院是龙头也是主阵地。”到五寨后,董云龙主动对接中国中医科学院驻点帮扶五寨的5名医疗专家和管理干部,支持他们从专科建设、诊疗服务、医疗质控、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帮扶,强化中医药优势特色,打造中医特色专科,提高医院“含中量”。

  以肛肠科为例,据驻点帮扶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贾菲介绍,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肛肠科陆续开展了中药坐浴、耳穴压豆、揿针等7项中医适宜技术,中药饮片使用率提升到了90%。

  然而,五寨县中医院并不能完全辐射到五寨所有乡镇。五寨县12个乡镇人口不足12万,且农村人口占了五分之四,居住分散,到县里就诊花费的时间和路费让很多村民们望而却步。

  基于此,董云龙制定了培训巡诊两手抓的方案,一方面组织12个乡镇的乡村医生轮流赴北京参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定期到五寨县中医院学习实践巩固培训成果;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巡诊机制,中国中医科学院驻点五寨县医疗队的全体队员每周都要下到乡镇巡回义诊,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讲座。

  “乡亲们很喜欢用中医!”经过几轮培训,中所村村医李爱萍已经能熟练运用刮痧、拔罐、浮针等中医适宜技术。

  为了方便专家巡诊,董云龙还协调资金购置了两台巡回医疗车捐赠五寨县医疗集团和五寨县中医院,车上配备移动式X线机、彩超、心电图等简易检测设备和常用药物。

  “问诊、检查、拿药一条龙服务,医疗队很受乡亲们欢迎,每次都有人问队员下次什么时候来。”董云龙说。

  与此同时,一张覆盖五寨县的远程诊疗系统网络也铺设开来,很多村民已经习惯了“云看病”“云问诊”。

  “不出村就能找省里大医院专家看病!要搁以前,得起大早奔太原,路上3个小时,还不一定能挂上号。”在中所村村卫生室,村民老郭对远程诊疗系统赞叹不已。

  “如今五寨已经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的目标。”据董云龙介绍,五寨县域内就诊率由2017年的79.1%提升到2020年的90.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自费比例控制在10%以内,因病致贫比例降至14.39%。

  链起来:资源盘活致富有盼头

  “以前我们最发愁的就是中药材的仓储和销路问题,老董来了后,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定制药园都建起来了,我们种的中药再也不愁卖了!”天气回暖,马上就到了黄芪下苗的季节,五寨县道地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刘俊希正忙着购买种苗、规划种植。

  他口中的老董,正是牵头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和定制药园项目的董云龙。

  董云龙初到五寨时发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驰而不息的帮扶下,五寨县黄芪种植技术日臻成熟,规模显著提升,产量逐年上升。但由于仓储、物流、销售、初加工环节缺失,叠加2018年黄芪价格大幅下跌因素影响,大家种的黄芪还没卖出去就烂在了手里。

  “如果我们的中药材产业仅仅局限在种植环节,不仅附加值低,一旦赶上价格波动或是销路不畅,农民的收益就很受影响,必须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董云龙说。

  以黄芪为例,产业链每往前延伸一步,每公斤的附加值就增加2元,老百姓的收入就多了2元。为了把更多利润留在五寨,董云龙萌生了建设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的想法。

  董云龙把这一想法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五寨县委县政府汇报后,得到了双方的大力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支专项资金900万,五寨县提供土地和办公场所、设施,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很快就进入建设阶段,于2019年秋天正式投入使用。

  “有了孵化园,我们种的黄芪再也不用露天堆在地上了。黄芪挖上来之后,可以在这里晾晒、存储,等人来收购,也可以加工成个子货卖给企业。”五寨县正和堂药材有限公司是首批加入孵化园的企业之一,总经理陈叙高兴地说。

  孵化园可以为全县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存放,种植指导、仓储、初加工、销售、追溯管理,集中展示,技术培训,品牌宣传等公共服务。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建设正在进行中。已有3个企业和7个合作社入驻孵化园,孵化功能初步显现。

  在董云龙的对接下,北京四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有限公司等四家中药厂家与五寨县签订框架协议,在药材生产、收购、药食同源保健品开发、销售等相关领域开展合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当地建立定制药园,通过订单采购五寨县黄芪。总投资1亿元的国药集团—中国中药山西五寨产业园也于2021年年初正式施工,一期项目将建成年产中药饮片不低于1000吨的现代化中药饮片厂,后期根据业务开展情况,投资建设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贸易中心、中药智能配送中心等相关业态。

  “一起流过汗的人,才会一起流泪。”在五寨县挂职扶贫的两年时间里,董云龙更加理解了基层群众的困难,懂得了什么叫群众的事无小事,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不论今后做什么工作,我都有了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为老百姓服务。”董云龙说。(黄蓓)

(WD)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