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洪:探索医联体改革,推进分级诊疗模式构建

时间:2017-09-28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助理王洪 朱蕗鋆/摄

    在第七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分论坛“公立医院改革与社会力量办中医管理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助理王洪做了题为《调整机制,规范行为,保障北京医改平稳过渡》的报告。以下为其演讲摘要—— 

  医联体模式是推进医改的有效手段,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北京中医医院从2014年开始,在中医医联体建设方面从理论支撑、模式构建、政策突破、管理机制、实施机制、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获得了很多经验。

  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院长提出了医联体建设的“大树理论”。认为医联体应该是一棵大树,三级中医医院是树根和树干,二级医院是树枝,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是更细一层的分支,最基层的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是树叶,连接大树各部分的是网络信息系统。

  北京中医医院作为龙头,以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为核心、顺义区牛栏山、南彩、北石槽、龙湾屯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医务室为支撑,共同构建了市区镇村一体化的区域中医医联体——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联体。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区中医医联体具有诸多创新点与体制机制突破点。

  首先是政策突破创新。与牛栏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紧密医联体,实现了差额拨款单位的体制突破、一体化行政管理机制的突破、牛栏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在各方面的保障机制突破、医保总额预付额度上的突破。

  其次是医联体建设模式创新。在“大树理论”基础上,构建“市、区、镇、村”四级一体化中医医联体模式,实现了四级一体化的医联体建设模式;管理上针对医疗机构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模式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案;大力开展基层中医药标准服务站建设;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特色专科建设等。

  最后是创新中医医联体内人才培养方式。医联体内形成专家出诊、带教、手术逐级下行,人才培养逐级上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员轮岗、进修、中医师承、短期培训班与全脱产培训班等相结合。

  通过构建市、区、镇、村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分级诊疗,进一步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品牌优势更加凸显,社会和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实现“四升”(门诊量、出院病人数、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及绩效明显提升)“两降”(门诊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下降);中医药诊疗项目服务人次明显增多,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服务量不断增长。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区中医医联体工作开展了“四级一体化”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模式已初步建立;短期年度数据分析、对比显示,医联体各基层成员单位医疗服务总量及职工收入明显提升;医联体建设“顺义模式”得到复制与推广。(文字由中国中医药报实习记者方碧陶整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