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蒲济生: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推动中医走出去

时间:2017-09-30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蒲济生 杨镝霏/摄  

    在第七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分论坛“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论坛”上,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蒲济生做了题为《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推动中医走出去》的报告。以下为其演讲摘要——

    一、陕西中医药大学积极参与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陕西是习总书记的家乡,是古丝绸之路发源地,新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党和国家着力打造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在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在3年内形成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陕西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2017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陕西省提出要以建成中医药强省为目标,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交流,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依托陕西中医药大学完善中医药国际合作“3215”战略布局。

    发挥陕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国际化人才密集以及在“一带一路”的特殊地缘优势。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78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拥有六十五年办学历史(1952~2017),下设专业有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等多个中医专业。国医大师有张学文、郭诚杰、雷忠义等人。198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体系,与1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为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000余名中医药人才。

    学校与沿线国家中医药合作交流日益增多。与沿线国家的多所高校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如:波兰格但斯克大学、俄罗斯萨拉托夫医科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白俄罗斯奥林匹克委员会冰球协会等。在校留学生70%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等。

    校地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2016年起学校与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咸阳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联合招生、共同培养斯坦五国优秀留学生,传播中医药文化。学校每年划拨50万元专项经费,设立“陕西中医药大学‘一带一路’留学生奖学金”。

    二、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必须落实中央部署、坚持改革创新 ,即绿色、创新、共享、开放、协调。

    贯彻中央关于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立足陕西现有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开展先行先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区域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新生态。

    建立高校—企业—政府共建共享、协同联动机制。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上,建成国际天然药物和中药材产品交易中心。中医药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和中医药跨境贸易额位居西部领先。

    三、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必须完善运行体系、凝聚工作合力。

    要多层次构建发展平台,完善工作布局。多渠道集聚发展要素,建设人才高地。全方位拓展招生渠道,扩大人才培养。多方面汇聚工作主体,形成发展合力。

    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紧密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3215”国际合作交流战略目标,在中医药国际教育、科研、医疗、文化、贸易、旅游等各个方面,配合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战略。

    吸引知名中医药企业,助推外向型企业,培育有志海外创业的小微企业,构建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架构。

    多渠道集聚发展要素,建设人才高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及附属医院的国际化人才,特别是海外归国人才,积极主动地投身中医药国际合作事业。培育一批精通外语,熟悉国际惯例,对中医药走向海外可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中医师、创业者和企业家,培养一批符合中医药海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医疗技能人才和产品营销人才。

    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小企业发展论坛等高层次交流平台,与西咸新区探索建立中医药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拓展国际化引智渠道。瞄准中医药科技前沿开展研究,争取与一批掌握世界前沿科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合作。

    多层次构建发展平台,完善工作布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六先六后”的工作方针,即先内后外、以外促内,先文后理,先非(即非药物疗法)后药,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民后“官”、以民促“官”。有序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鼓励资源共享与合作。积极开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参观考察、义诊体验活动。建设“中华中医药数字博物馆”,运用新媒体、新手段,加大多语种中医药文化、知识、技能的网络传播力度。围绕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依托本校的研究平台,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全方位拓展招生渠道,扩大人才培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与已经走向海外的企业合作,利用其海外网点资源,招收海外学生来校接受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采用“订单式”定制化培养方式,为外向型企业定向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发展和全球化需要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

    积极组织参加国际教育展会,扩大宣传。制定鼓励政策,发挥海外校友为母校吸引生源的积极性。发挥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优势,建设多语种网页、微信、自媒体等平台,宣传学校,实时发布招生咨询,完善国际学生网上在线咨询和报名服务系统,提高国际学生选拔录取管理水平。整合校内资源,建设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受标准、多语种的非学历远程教育平台,传播中医药文化。

    四、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必须准确掌握信息、讲究工作策略。

    准确分析研判信息,要做到优化数据搜集、加工处理、信息传播、分析研究等流程。研制开发“中医药海外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促进信息分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必须突出工作重点,细化目标任务。

    每年遴选300名外语基础好、学业成绩优,有志到海外建功立业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国际班,采取特殊培养方案,五年培养至少1500名国际化中医药人才。

    在海外设立100个招生点,每年招收200名外国留学生来陕攻读中医药本科、硕士学位,五年培养不少于1000人,支持中医药企业员工本土化。

    每年在中国—中东欧国家(16+1)首都市长论坛期间,举办一次国际中医药论坛和系列义诊、宣传活动。

    结合“陕西中医药博物馆”新馆建设,建立多语种“中华医药数字博物馆”,五年内实现10个语种上线。

    与波兰、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和医疗机构,共建2-3个天然药物和中医药标准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与国家级西咸新区合作,投资2.4亿元共建3万平方米的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大厦,预计2018年底交付使用。

    建成一个多语种(英语、俄语等)中医药远程国际教育平台。

    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示范区,与西咸发展集团合作建立国际天然药物和中药材产品交易中心,探索基于自贸协定框架和跨境电子商务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我们中医药人的共同追求。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