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曾芳:努力打通中医药人才评价“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9-03-14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作者:康绍博 蒋红瑜

  “当时觉得很意外,不知道以我的年纪还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院长曾芳回忆起最初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时的场景,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

  皮肤白净,说话声音轻柔,专注针灸专业的曾芳是一名75后,从2018年1月份开始了其青联界别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生涯。提及一年多来的履职感受,曾芳告诉记者,最大的感觉就是压力很大、挑战很大。“我一直在尽力与量力之间寻求平衡。”她说,自己比较年轻,经验、阅历都不及大部分代表委员。此外,全国政协委员的“视野”不再是一个省或者一个市,要站在整个行业发展,全国百姓健康的立场,要宏观、长远地看问题。

  2018年全国两会,曾芳第一次上交了提案。“当时上交了两个提案,第一个提案的主题是促进中医药康养文化的海外传播,建议以太极为媒促进中医药康养文化的海外传播,在每年春分设立世界太极日,传播以太极为文化标识的养生文化,让更多外国人能体验到中医康养。第二个提案的主题是建立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建议学校、卫生机构、家庭联动对孩子视力进行监控和实时指导,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让医疗机构进行实施。这两个提案后来都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回应。”曾芳说。

  “今年的提案,我把重点放在了中医药人才评价上。”曾芳说,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这些年我国非常重视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但在中医药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方面,却仍然存在分类评价不足、学科特色难以体现等问题。这些制约了中医药学科的发展与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

  当记者问到为何会聚焦在中医药人才评价时,曾芳回答:“人才分类评价一直得到国家倡议,我更多地关注这个领域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大多数从事中医药专业的年轻人以及处于成长期的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都面临着职称晋升方面的困扰。另一方面也源于亲身经历,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了一大批的中医医疗文献,并首次发现了人体经脉穴髤漆人像,这对中医理论的研究是极具意义,学术价值非常高。我们对人体经脉穴髤漆人像进行研究并准备在国外发表论文,以期中医能在全球获得更多的认可。但论文完成后,由于国外对中医理论不认同,几年来投稿十余次均遭到拒绝,但西医却不会存在这样的困扰。中医理论研究较依赖出土文物,花费几十年时间都不一定能把某个理论研究透彻。在此情况下,如果仍然以‘影响因子’‘引用率’来衡量中医研究价值,则有失公平。因此我深感对人才的分类评价需要进一步细化,并突出不同学科的特色。”

  “中医药人才需要认同。”曾芳说,这些人才不辞辛劳地从事着艰苦的研究工作,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评价,他们的研究热情会被极大地挫伤。“希望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中医药领域人才辈出,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

 (A)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