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楼氏乳科独树一帜 温通法巧治乳痈

时间:2020-10-22  

  东轩居士《卫济宝书》:“乳癌......四十岁以上愈四五,若腐漏者三年死。”

  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全球每年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我国每年发病约为30.4万人。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增速却位列世界首位。2000年至2013年,中国乳腺癌年平均增长率约3.5%,而美国同期下降了0.4%。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病率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近日,《中国中医药报》与一代宗师共同创办的《中医特色流派》栏目组走进浙江省中医院,聆听楼氏乳科楼丽华讲述“学术传承情况”和“乳腺疾病临床诊疗思想”。

楼丽华

  医学精英 跟诊学习

  作为“楼丽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楼丽华介绍说,“目前,传承工作室的学术传承在有序进行中,现阶段传承分为两批,第五批的学术传承已顺利结业,正在进行的是第六批的学术传承。”提起这些传承人,楼丽华脸上透出满满的自豪感,她告诉记者,她的学术传承人多来自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都是博士学历,有些学生从硕士起就跟诊学习,到博士,最后到学术传承人,学习的连续性保障了学术思想以及经验的融会贯通。

  楼丽华表示,“楼氏乳科的人才传承梯队是以高精尖的医学人才为主,传承具有持续性,在未来的楼氏乳科传承发展中,年轻一辈的学术传承人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楼丽华与侍诊学生

  特色思想 临床应用

  楼丽华在中医乳腺疾病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独到的经验,并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学术思想应用于临床实践。

  •“四辨识病”

  在治疗乳腺疾病的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必须简洁、明确、全面,因此楼丽华认为必须做到“四辨”,即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体论治和辨位论治。

  辨证施治是基础,不仅仅辨别证候,还包括辨年龄、职业、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甚至是家庭情况等等,从而对病症有更准确的把握。辨病施治是中医外科学的特色,尤其是乳腺疾病,其发生发展都是以乳房为基础,不同乳房病的治疗原则各不相同。因此,乳腺疾病的辨证施治特别需要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辨体质,即根据患者体质特点选择相应的理、法、方、药,“因人制宜”。辨部位是重要环节,根据中医阴阳和经络理论,乳头和乳房各部位应采取不同措施,能够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基础上,“四辨识病”能够全面掌握乳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温通治痈”

  “温通治痈”是楼丽华治疗乳房炎症性疾病的一大特色,具有独到之处。楼丽华介绍说,乳房炎症常表现为红、肿、热、痛,按照传统治疗理念,临床应用常以清热寒凉药材为主;但她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后,总结提出乳房炎症性疾病属“标阳本阴”证,主张“温通治痈”的特色疗法。

  楼丽华讲到,“乳腺炎症跟外科其他的痈肿、疮疡、疖肿有本质的不同,如:急性乳腺炎,它发病于哺乳期,虽然表现为红、肿、热、痛,但在治疗中,必须考虑到患者正值特殊时期。中医理论认为,孕产期妇女的生理特点为“产前一盆火,产后一盆冰。”也就是说产前不宜用热药,产后不宜用寒药;如果再用寒凉药,可能就是冰上加冰。其次,中医认为乳汁性属清寒,如用凉药,会使乳汁更加凝滞,影响乳汁的通畅。此外,清代王洪绪曾提到,“世人但知一概清火而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清火而毒愈凝。”因此,楼丽华认为,这类病人证属“标阳本阴”,应该以温通为要。包括乳房疑难杂症如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等,也都属于阴证范畴,均可以通过“温通治痈”,运用中医中药,守法必效,可以完全避免手术治疗。

  •“三机调增”

  乳腺增生性疾病是乳腺科常见病之一,表现为乳房疼痛等症状。楼丽华认为,此类患者以肝郁气滞、冲任失调为基础,肝气犯脾,脾虚湿困,进一步发展出痰瘀互结的证型。患者就诊治疗时,往往是三种病机并存,气滞痰瘀合而为病,并且因体质不同各有侧重。因此治疗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痰、调摄冲任为基本治法,三机并调。

  楼丽华表示,临床研究已证明“三机调增”能有效调节患者激素水平,使乳腺增生性疾病患者体内的性激素达到或接近正常人群水平。

  •“扶正抗癌”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楼丽华通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在乳腺癌的临床诊疗中,提出“扶正抗癌”和“阳和布气”的学术思想。扶正抗癌和阳和布气,是从扶助正气的角度进行治疗。因为乳腺癌患者病程日久,本身就有正气不足的现象;经过手术及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后,体内正气难免受到更大的损伤。因此楼丽华根据“扶正抗癌、阳和布气”的原则施治,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扶助正气,提高患者康复能力。

  中医药文化 有序传承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在采访的最后,楼丽华饱含深情的说道,“创新是生命,传承是根本。现在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中医药是一座伟大的宝库,中医药未来一定会有序的传承下去。另外,未来在传承人的培养上面,会更注重一对一的传承,这样才能更有效、更深刻的将学术精髓倾囊相授。”

(y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