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江韩氏妇科“肝肾学说”探究

时间:2020-10-25 来源:知网 作者:于燕 韩延华 张洁

  龙江韩氏妇科主要代表人物韩百灵是近代中医界的著名大家,在全国中医妇科学界享有盛誉。

  韩百灵,1909年生,辽宁台安人,从医八十载,学验俱丰,精通内、妇、儿等科,尤以中医妇科见长,以其拘古而不泥于古的学习精神和多年的临证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风格,他创立了“肝肾学说”,发展了“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理论。

  韩百灵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疗与转归是互相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运动的,它们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同中有别,注意异中求同,寻其共性,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之处。他认为,妇科疾病主要在肝、脾、肾、气、血五个方面,其证候复杂多变,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关键在于审因论治,四诊合参。

  1.“肝肾学说”理论

  “肝肾学说”的学术思想起源于《内经》,根据妇女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而提出。韩百灵认为:肝肾与胞宫、血海的功能联系和经络联系是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重点强调了“肝肾”在妇女生理、病理方面的特殊地位及重要作用,形成了韩氏独特的学术风格。“肝肾同源”指肝肾的功能结构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可采用“肝肾同治”的治疗法则。肝肾母子相生、精血互生、经络相交并同隶属于奇经,病理上两者亦具有同源性。

  临床上肝肾失调可以引起妇科疾病中经、带、胎、产、杂诸多病症, 韩百灵提出“养肾之阴,敛肝之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对肝肾阴虚所致妇科诸疾,均以此作为根本法则。

  2.“同因异病、异病同治”

  韩百灵继“肝肾学说”后则提出了“肝肾阴虚”、“气虚血虚”、“脾肾阳虚夕、“气滞血疲”病因病理学观点,进而形成了“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启蒙于《金医要略》,而受学于王化三老先生。其中“同因异病”是指相同的病因、病机,却表现出不相同的疾病。而“异病同治”则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取相同的治法。下文将以妇科肝肾阴虚为例,简单阐述“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

  肝肾与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若肝血旺盛,肝气条达,则血海宁,经脉调畅,则经孕产乳正常。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肾精充,则气血旺,血旺则经候如潮,气盛则胎有所载。若肝血旺盛,肾精充足,由经脉转输至胞宫,使其发挥正常的经孕产功能。肝肾同源,精血互生,二者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肝血不足则可引起肾精亏虚,肾精亏虚亦会致肝血不足。因此,肝肾阴同病在临床实属常见。

  肝肾阴虚可以引起诸多疾病,如肝肾阴虚,阴虚内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则导致月经先期、崩漏、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赤带、胎动不安、胎漏、滑胎、产后恶露;肝肾阴虚,阴血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则导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能摄精成孕则致不孕症;肝肾阴虚,阴血不足,冲任失养则致痛经、产后腹痛、妇人腹痛;肝肾阴虚,阴血不足,胎失所养则胎萎不长、滑胎、堕胎;肝肾阴虚,阴血不足,不能敛阳,肝阳上亢而致经断前后诸症、子病、子烦、子眩、子晕,或虚火上炎而致子嗽;肝肾阴虚,阴血不足,经产时阴血下注冲任,虚阳浮越引起经行发热,产后发热;肝肾阴虚,阴血不足,复因产后失血过多,肠道失于濡养而致产后大便难;肝肾阴虚,阴血不足,经脉失养导致产后痉病、产后遍身痛、产后腰痛、产后瘪瘾等。

  对于由肝肾阴虚而产生的经、带、胎、产、杂五个方面疾病的“同因异病,异病同治”之法则,临床只要辨证清楚,运用主方“育阴汤”加减,均以滋补肝肾、养血育阴为治法,以达到养肝之血,益肾填精的效果。大凡阴虚之病均不宜辛散、苦寒之品,只有育阴养血一法而收功效。但也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必须慎重从事。

  韩老从医八十载,秉承传统医学的精髓,又于学校临床执教,对现代中医深研有得,学验宏富。韩氏创立了“肝肾学说”,涵盖了妇女生理、病理之特点,贯穿指导临床治疗,并发展了“同因异病,异病同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于燕 韩延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节选:知网《龙江韩氏妇科“肝肾学说”探究》

  (y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