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阳赵氏杏林之家

时间:2021-01-13  

  近日,《中国中医药报》社与一代宗师共同创办的《中医特色流派》栏目组走进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国医馆,拜访南阳赵氏中医第八代传承人赵成鼐主任,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位古稀之年、敦厚朴实的老人走进南阳赵氏中医家族。

杏林世家,悬壶行医

  南阳赵氏中医,世居南阳,以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名闻遐迩。赵梦龄系赵氏家族祖传第四代世医,为清朝名医,曾治愈一钦差大臣之顽疾,获受鸣谢“著手生春”匾额(此匾惜于文革中遭到破坏,现仅存残匾,字迹模糊,隐约可见)。

  南阳名老中医赵玉斋,原名文韫,字求真,号美髯翁,系祖传第六代世医,是赵成鼐主任的祖父。赵玉斋七岁,随祖父赵梦龄学经史,兼习医,秉承庭训,始继医业,十年苦读精研。年至十七,已能独立诊治病人,以医为业,行医于医圣故里,开“育生堂药铺”,后执业于南阳城。其医迹涉南阳各县,也常到湖北武汉、光华等地出诊。建国后,受聘于南阳县人民医院,从事中医门诊、病房工作,历任南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南阳县中医顾问。曾被选为南阳县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第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委员。1960年当选为国医代表,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群英大会,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其受邀到中南海为毛主席治疗疾病的事迹,传为一时佳话。至此,南阳赵氏中医世家从南阳走向了全国。1964年赵玉斋被河南省卫生厅批准为河南省第一批名老中医。

  赵成鼐主任的父亲赵庆霖,系赵氏第七代世医。赵庆霖攻读私塾十年后随其父赵玉斋习医,领其伟识卓论,获其独到经验。

  赵庆霖病逝后,赵成鼐主任中学毕业,即到南阳县人民医院随祖父学医,当中医学徒。学徒期间,一方面聆听其祖父赵玉斋讲授医德医风和中医经典等中医药基础理论课,一方面侍诊案边,潜心于望、闻、问、切四诊的学习,旦即手录,专致之勤。另外,赵成鼐主任每周必须抽出两个半天时间,深入到中药房、中药炮制室,学习辨识中药饮片,学习切药、炒药、炮制药。赵成鼐主任的老师要求他对中医经典课重点条文和主要方剂必须熟背,对常用的中药材必须亲口品尝,有助于对常用药物性味的深切体会。寒来暑往,时光荏苒,6年过去,经过考核考试合格,赵成鼐主任中医学徒出师。赵成鼐主任1976年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留校至今,一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工作。赵成鼐主任,作为赵氏中医第八代传人,现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国医馆坐诊,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男子不育、银屑病和带状疱疹等远近闻名。

  赵成鼐主任现在在临床上带教其子赵释疑(即赵氏祖传第九代世医),同时进行家传中医教育。赵成鼐主任讲到,赵氏中医的传承遵循家传中医教育。新中国成立前,上溯几千年,中医传承教育大多是家传中医和师带徒教育。师带徒教育,即老师遴选徒弟,徒弟拜选老师,确定师徒关系之后,订立师徒合同,老师和徒弟均恪守师徒合同,进行带教和学习。而家传中医教育,同样也要遴选继承人,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如此的家传中医和师带徒中医教育,使中国医药学不乏传承人,代有名家出。

疑难杂症诊疗心得

  赵氏中医以诊治疑难杂症而闻名,而对于诊疗疑难杂症的心得,赵氏中医认为应学习古人诊治疑难杂病的理念,理解古人诊治疑难杂症的规矩。《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和《伤寒论》: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还要遵循《素问•示从容论》:比异别类,循法守度的法则;达到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目的。这些都是古人诊治疑难杂症的理念与规矩。掌握四诊和四诊合参,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除运用脏腑气血、经络、八纲、六经、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外,还要运用《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病机辨证的方法来指导临床,一定要分清主次,辨明真假,识别虚实,审其标本,来辨证施治内科疑难杂病。

  辨治银屑病

  银屑病,中医称之为“白疕”,俗称“牛皮癣”,病名出自《外科大成》其曰:“白疕,肤如疹庎,色白而痒,搔起白皮,俗呼蛇风,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据其发病特点,中医文献又有“松皮癣”、“白壳疮”、“蛇风”、“疕风”、“顽癣”等病名,病名各异,症状亦有差异,即是一种以红斑、银白色鳞屑为主的慢性、反复性发作的皮肤病,顽固难愈。

  中医学认为银屑病的发生与“血”关系密切,概括其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内伤,外因为风寒、湿热、燥毒之邪,侵袭肌腠,搏于气血所致,与肺脾两脏关系密切。

  赵成鼐主任秉承家学,结合数十年之临床实践,认为银屑病主要由“虫毒”、“风湿”、“风热”等邪侵袭肌肤,蕴于血中,复因血分燥热,内外合邪,久羁成瘀所致,与肺脾肝关系密切。治疗采用杀虫解毒,搜风除湿,佐以活血化瘀之法。

  临床自拟方《侧百熄银汤》:侧柏叶、百部、白果仁、蚤休、生白术、土茯苓、槐米、姜黄、僵蚕、乌蛇、当归。临证加减:若风毒盛者,据其风热风寒之不同,加蒺藜、荆芥、防风、牛蒡子 、麻黄、桂枝等疏风之品,并配当归、红花等活血药物;若热毒盛者,加紫草、北豆根,水牛角等凉血之品;若血燥者,加二花、二冬花粉、首乌等润燥之品;若血瘀者,加三棱、文术、桃仁、泽兰等祛瘀之品;若气血虚者,加白芍、熟地、党参、黄芪等养血益气之品;若湿毒盛者,加黄柏、苍术、泽泻、萆薢、薏米、二花之品祛湿解毒;若风湿痹症型者,加独活、桑寄生、秦艽、制川乌、制草乌、盐杜仲等;若红皮症型者,加水牛角、北沙参、龟板、白芍、生地黄等;若寒滞血瘀挟毒者,加威灵仙、莪术、丹参、蜈蚣等。

  总之,在辨证的基础上,据病人具体情况加减用之,每收良效。临床治愈后,嘱患者每年于冬春易复发时节,服用一月(侧百熄银汤30剂),连续服用3年,可有效防止本病复发,据追访至今,已有8例二十余年来未复发者。

  辨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的疾病。

  带状疱疹有两个临床特征:一是神经痛,二为一侧性沿神经分布、呈带状形的多片红斑上成簇的疱疹,并常伴有发热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属中医的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缠腰火蛇等范畴。其发病率在1.4-4.8%之间,本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尤以长夏多见。常见于成年人,带状疱疹患者中约有10%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而60岁以上的患者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可高达50%-75%,愈后极少复发。

  关于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赵成鼐主任认为此病急性期及持续期大多是由于脾虚湿盛,日久化热,外感火热毒邪所致。与肝气不舒,气郁化火密切相关。后遗症期多是由于余毒未尽,经脉失养,以致气滞血瘀,经气不畅,故常遗留疼痛不休或刺痛不断。

  因此,赵成鼐主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湿热毒邪瘀阻于体表所致。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失治、误治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倘若治疗及时、恰当,采用中医药进行辨证施治,则会事半功倍,不仅能缩短疗程,减轻痛苦,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赵成鼐主任将其分为三期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急性发作期:急性期一般持续一周左右。患者一般初次来诊多数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很快变为水泡,状如珍珠、泡液透明,周围绕以红晕,数个或者更多的水泡组成簇集状,沿周围神经排列成带状。有的伴有轻度的刺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舌质红,苔黄或苔腻,脉弦数。治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用自拟方《蛇串疮1号》加减:黄连、二花、蒲公英、板蓝根、萆薢、薏米仁、生白术、土茯苓、泽泻、猪苓、元胡、生甘草等。据其病发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引经药。发于胸胁部者加龙胆草、黄芩等,发于头面部者加川芎、野菊花等,发于上肢者加桑枝等,发于下肢者加川牛膝、木瓜等,同时采用六神丸、适量水化开,擦患处,每日3-4次。若患者及时就诊,辨证准确,则效如桴鼓,极少留下后遗症。

  持续期:持续期大约一周左右,来诊者多是由于失治、误治后或者年老体弱,湿热毒邪较盛者,表现为疱疹持续增多,泡壁混浊化脓,重者可见血泡或者糜烂,有部分结痂,疼痛明显者。此期余毒未清,且患者由于疼痛剧烈而致肝郁者居多。治以清热解毒,疏肝健脾,佐以祛湿。用自拟方《蛇串疮2号》加减:黄连、二花、蒲公英、板蓝根、柴胡、白芍、郁金、土茯苓、泽泻、生白术、薏米仁等。湿重于热者加赤小豆,疼痛难忍者加元胡、细辛。若及时治疗亦可以在一周内治愈,但仍有少数病人进入后遗症期者。

  后遗症期:后遗症期病程长短不一,短则一周,长者数月,甚者有一年,更有5年未愈者。病程长者多见于老年人,在疱疹完全结痂后,痂皮脱落,遗留有暂时性红斑或者色素沉着,或者无斑仅表现为疼痛不已者。此期多是由于患者疼痛并长期不愈,导致病人正气不足,气机郁滞。治时须疏肝健脾,益气补血,通络止痛。治以自拟方《蛇串疮3号》加减:柴胡 白芍 郁金 生白术 薏米仁 茯苓 党参 当归 川芎 元胡 甘草。有红斑或者色素沉着者加桃仁、丹参等,气郁甚者加佛手、香附等,咽干者加桔梗、玉竹等。

典型病案二则

  银屑病(赵成鼐医案)

  某女,75岁,1994年3月,不明原因的周身出现散在性的红色丘疹。自粟粒至绿豆大,上覆盖一层银白色鳞屑,自觉瘙痒,在皮肤损害的中心部位鳞屑附着较为牢固,刮除鳞屑和薄膜后,即出现散在的小血点。经某医院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治疗1个多月(用药不详),未见效,迁延发展成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笔者用自拟方侧百熄银汤:侧柏叶、百部、白果仁、蚤休、生白术、土茯苓、槐米、姜黄、僵蚕、乌蛇、当归、水牛角、北沙参、龟板、白芍、生地黄,治疗二个半月而症状消除。经多次随访,至今未复发,仍在观察中。

  带状疱疹(赵成鼐医案)

  某女,33岁,2010年8月3日初诊。主诉:头部左侧起疱疹,伴有头疼,眼睛不适一周余。现病史:患者7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头疼,眼睛不适,4天后出米粒大的疱疹,未予重视,近日疱疹增多,疼痛明显来诊。查体:患者头部左侧额部及太阳穴周围可见绿豆大的疱疹成簇集状分布,疱壁紧绷,透亮,基地焮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诊断为带状疱疹,辨证为急性期。处方以自拟方《蛇串疮1号》加减:黄连10g、二花18g、蒲公英18g 、板蓝根18g 、龙胆草 12g 、野菊花18g、马齿苋30g、萆薢18g 、生白术18g 、薏米30g、泽泻18g、土茯苓30g 、猪苓18g、茯苓皮30g 、白芍18g、甘草6g。4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8月7日二诊,患者面部疱疹已缩小如米粒大,部分结痂,头疼痛明显减轻,眼睛不适感消失。乃疏初诊方加元胡18克,继服4剂,用法同上。8月11日三诊,头部已无不适,疱疹已全部结痂,为巩固疗效故来诊。脉滑数,舌苔白。上方去黄连、龙胆草、猪苓、茯苓皮,加萆薢18g、川芎15g,4剂,用法同上。以清热健脾,痛经活络。派人来告已痊愈,未留后遗症。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y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