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立华:从新医学学派角度谈疾病治疗

时间:2021-01-25  

  他扎根临床、乐于奉献,临床思维活跃,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他勤于钻研,精于科研,数十年如一日,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他医德高尚,视患者如亲人,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最高人生目标。他就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周立华。

  近日,《中国中医药报》社与一代宗师联合创办的《中医特色流派》栏目组走进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拜访心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周立华教授,请他讲述从新医学学派角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中医特色流派》栏目组采访心血管内科主任周立华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主张中医、西医、中西医力量长期并存。因此,我国人民也受到两种医学体系的照顾,满足不同疾病、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增加了群众对医疗卫生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范围,更好地满足日常医疗卫生需求。这种方针兼收中、西医之所长,辨病辨证,扬长避短,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较单一疗法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国际国内学术讲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也使我们开始认真的思考现代医学体系和传统医学体系,产生建立新医学体系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体系。周立华教授提出的具有系统科学、整体科学特点的状态医学可能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

  新医学体系的雏形——状态医学

  状态医学为系统科学和中西医学的融合体。中医学认为人体要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系统医学认为人体是自修复、自调控、自稳的高度集成的完美生物系统,同时具有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及相互适应的能力,并根据系统原理,进行自身内部与外环境处于和谐状态,使机体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即健康状态,中和状态,致中和也。当内因或外因导致机体偏离平衡状态,和谐状态被打破,是对中和的偏离,称为病态。这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阴平阳秘的观点相同,不管从中医的证或西医的病反映机体病理变化客观规律,其系统论的本质和整体论的本质是相同的。

  “状态医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以中为本,以西为填充”。这一主题思想既与我国实行的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相符,又完美融合了中西医之所长。

  在此后30多年的临床工作之中,周立华教授逐渐形成了系统科学与中西医学进行融合的状态医学观,并提出了“辨态论治”的观点。周立华教授认为状态医学是系统科学与中西医学的结合,其本质是具有中介与过渡通路的系统医学,兼有整体医学与分析医学的优点。周立华教授认为世界是物质与能量和信息的亢进与低下的运动状态,是能动的、恒动的,阴阳内在逻辑的本质就是物质与能量和信息的亢进与低下的运动状态。状态医学是对中医的症候状态、西医的疾病状态,人的系统状态、整体状态,即指宏观状态,也指微观状态,是整体或局部的所有纬度和单一纬度的亢进或低下的状态,状态医学是传统的中医和现代西医有机的统一,并增加了传统经典语言与现代语言的通约性。

  状态医学在论述中借用现代科学当中“状态”这样一个名词,用这个状态来代表人体当前生命活动的客观情况、客观状态。这个客观状态既可以用中医理论描述某脏某腑的阴阳气血的虚实寒热程度,又可以是现代医学当中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状态、结构形态、功能状态、代谢状态和动态变化的特点。这个“态”就是偏离了的态,不偏离的时候,没有办法辨证辨态,辨别状态。这种辨状态特点是对状态的辨别、识别、评价、评估,这叫辨状态。

  状态医学,不仅仅是中医状态学,也不是西医的状态学,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系统科学里面的状态,它是系统科学和中西医学的融合体。状态医学可以利用现代科学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包括系统科学中的目的性原则、多要素的原则、分层次的原则、反馈性的原则、整体性的原则、动态变化的原则。这就像我们中医的整体论具有某一个程度的结合,但不同点是系统是建立在分析还原,认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而中医的整体论,是来源于察外知内。整体联系,整体内在联系,这样一个包括全息特点在内的这样一个特点。可以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认知方法,因为未来形成新的医学学派,可以把状态医学作为这个新医学学派的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平台、基本理论特点和基本形式,然后指导人们的临床预防、治未病康复、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

  从新医学学派角度说重症治疗

  中医对慢危重症有非常肯定的疗效,对急危重症在不同病症有比较好的疗效。其实中医不仅是能够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也能够治疗急危重症和慢危重症。

  就急危重症而言,西医单独治疗急危重症为人们熟知,因此也形成了“中医治慢症,西医治急病”的说法。然而对部分重症,中医是有独特优势和疗效的,譬如说发热、心衰,中医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对部分需要手术、介入治疗的急危重症,西医是有独特优势的。因为在治疗理念上的不同、着眼点的不同和急危重症状态的不同,所以通常我们在治疗的时候,有一部分中西医融合起来治疗更好,发挥中医的优势。有很多疾病用中药治疗和不用中药治疗,疗效是大不相同的。尤其是在很多的慢危重症上,发挥中医的治本优势,譬如说心衰、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肾衰等,运用中医的办法解决人体的功能状态提升的问题,增加了它的功能的强壮性,增加了它的运行状态的通畅性,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在危重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有些病完全是以中医为主导的,有些病是以西医为主导的,有些病是中西医并重的,但是中医在其中的作用,在治疗危急重症中的作用一定是不可忽视的,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从临床当中治疗危急重症的经验和疗效来看,要从辨状态论治、治本的优势、以及人体生命活动解读这种病理状态的出现原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治疗危急重症。

  从新医学学派角度谈高血压的疾病诊疗

  高血压疾病的治疗需要辨病论治、辨证论治、辨状态论治。同时治疗中“化痰祛瘀”也非常重要。

  所谓的化痰祛瘀,是指的痰瘀在这个地方是一个关键环节,痰瘀是使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发生了或虚、或实、或寒、或热的改变的时候的一个病理产物。痰瘀也是引起五脏六腑病情进一步加重的病因。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多种原因都可以引起高血压,高血压又可以引起多种疾病。所以,我们在痰瘀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着力于化痰祛瘀,我们会在不同的阶段,强调痰和瘀产生的背景。因此有时要健脾,有时要补肾,有时要疏肝,有时要温阳,有时要清热等等。这使产生痰瘀的根源得以减弱甚至根除,使人体调控气血津液的能力增强,使外周的组织器官,或者任何需要血液供应的组织器官,即全身的组织器官,都得到一个良好的血液供应,改善气血运行。在高血压临床治疗当中运用《痰瘀清方》,祛痰化瘀,活血通络之效甚佳。药物组成为法半夏、生白术、天麻、云苓、橘红、丹参、水蛭粉、郁金、地龙、川芎、石菖蒲、远志。临证需辨证酌情加减。

  那么体内瘀滞减少,血压它就自然而降。这是对中医治疗高血压“不降而降,不治而治”治疗理念的诠释。

  所以,中医降压更好的说法应该是调压,调脏腑、阴阳、气血、血脂、血糖、血管,和一般西医治疗单纯降压相比,可能具有一定的特点跟一般的辨证论治的特点,也具有不是看见辨证辨成什么症候,有哪些症状表现就往哪个方向辨,而是有那些症状,要朝这个方向治疗,没有这些症状也要朝这个方向治疗,这叫“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还有哪些指标高了低了,哪些脏腑强了弱了,那叫“盛者责之,虚者责之”。不仅仅是看机体表现为哪些脏腑的强弱,而是根据五行的生克关系和系统的反馈关系,寻找关键病机和病机的关键点。

  当然,病机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上的病机要参与不同层次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中医和西医治疗。病机分层次,分表层病机、中层病机和深层病机。这是一分为三的观点,病机分为三层的时候,有时“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者有时标本兼治,有时扶正祛邪。根据人体不同的状态进行一个量化,一分为三,轻、中、重。每一个疾病里边都有轻、中、重,轻症里有轻、中、重,重症里有轻、中、重,治疗的药物的选择和利用上也存在轻、中、重,这样轻、中、重里边还分轻、中、重的时候,就更精准了。所以西医单纯降压,那不叫精准。即使属于五脏器官再精准,而对整个血压形成的多因素、多通道、多维度、多调控路径的失常引起的高血压以1:1的点去调控,看起来是在那一个点的精准,而对于治疗高血压来讲,这个全面和整体的意义上没有精准。而中医有时候看上去是模糊的,看上去是不精准的,它面对了诸多的调控因素、病理因素、病理过程、病理环节以及多通道、多环节、多靶点的调控,虽然中医在量化的程度上没有那个量的精确,事实上对于靶点和轻、中、重的意义来讲,中医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覆盖。病是多点多位,疾病治疗也要是多点多位多环节,这才叫精准。这就是一个辨证关系、逻辑关系、系统思维关系、阴阳学说的整体论关系,都含有这样的内容。

  看上去简单的高血压的病,实际上每一个人的高血压都是不简单的。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一定要辨清楚状态,辨清楚病的状态,症的状态,病症结合的状态。把握疾病的动态变化、代谢变化、结构变化、功能变化这四个“态”。其中这四种态就是我们所说的态的意义。甚至未来要结合分子学研究、医学研究、免疫学研究,对高血压的治疗,产生一个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系统、更加精准的治疗。这是中医发展的方向,也是西医发展的方向,也是整个新医学发展的方向。这里说的新医学当然也是要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在这里面完全可以体现辨状态论治。

  从新医学学派角度谈胸痹的疾病诊疗

  《中医内科学》有讲“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胸痹心痛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症之一。

  胸痹,其中包括了很多的疾病,但是我们目前来讲特指冠心病。在治疗冠心病的时候按照胸痹来进行论治,主要是痰湿阻滞和瘀血阻滞的问题,符合我们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特点,对心理因素有时还需要疏肝。那么形成冠心病的原因是本虚标实。本虚,脾和肾,脾虚后,不能运化津液,津液变成痰,肾虚,也可以不能运化津液,津液变成痰,此为其一。其二因为衰老导致心主血脉、肝藏血的能力下降,血管的硬化增加,所以与肾和衰老的关系以及心和衰老的关系,都是有相关性的。

  胸痹的表现形式,以痰和瘀为主,所以在胸痹的治疗上要化痰祛瘀,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动脉硬化斑块而形成的各种病理过程。我们在健脾补肾的时候,可以提高心脏的主血管的能力,血管的硬化程度也会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也会提高,包括分泌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的能力也会提高,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斑块附着以及去除斑块,减少脂质沉着。包括补肾在内都能够改善这些心脏血管的衰老状态、改善气血运行的动力状态和运行状态,所以说这也是辨态论治在治疗胸痹时的运用。

  周立华教授在30多年的临床当中,积极探索各种新医学思维和新医学模式。辨态论治被其广泛运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中,而状态医学的新医学理论体系也日趋成熟。

(y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